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菊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白銹病
炭疽病
細菌性軟腐病
莖腐病
菌核病
萎凋病
黑斑病
黑銹病
灰黴病
炭疽病 (Anthracnose)

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ig

  炭疽病除乾燥地區不發病或發病輕微外,普遍發生,在高溫多濕地區尤其嚴重,但臺灣菊花炭疽病發病還算輕微,偶而酷暑時零星發生。

病徵:
  
病原菌可由葉尖或葉緣之自然開口侵入,葉片受感染後,會出現針尖狀褪色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亦逐漸加深,後期呈同心輪紋狀之紅褐色病斑,病斑處會出現黑褐色至黑色小顆粒,此為病原菌的孢子盤,遇高濕度時會溢出粉紅色至桔紅色粘狀物,乃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堆,多數病斑會癒合成不規則之大病斑,嚴重時造成葉片乾枯、脫落。本病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植株較大、通風不良或管理失當時,但以高溫多濕時較為嚴重。
  
初期葉片上產生圓形褪色小斑點,以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顏色亦逐漸加深,後期病斑呈褐色,病斑上可見黑褐色至黑色小顆粒,乃病原菌之分生孢子盤,遇高濕度時可溢出粉紅色至桔紅色粘狀物,乃病原菌之分生孢子;多數病斑可互相癒合而成不規則形之大病斑,嚴重時造成葉片乾枯。
  生育初期幾乎不見本病之發生,但植株較大、通風不良或栽培管理失當時較易發現本病之發生,此時病原菌可由葉緣之自然開口侵入,呈褐色斑點,並向內擴大,造成病斑附近組織變黃,嚴重時易使葉片脫落。

傳播途徑:
  本病菌分生孢子藉雨水、風雨、昆蟲及人為耕作傳播。

病原菌:

分  類:  Deuteromycetes (不完全菌綱)
Melanconiales
(黑盤孢目)
Melanconiaceae
(黑盤孢科)
 Colletotrichum
分  佈: 分佈範圍可能很廣,但一般發生不嚴重。
寄  主: 本菌寄主範圍極廣,但是否能互相感染或其致病力仍待證實,據報告已知葉片可被感染者計有虎頭蘭、仙克萊、菊花、非洲菊、朱蕉、美人蕉、萬年青、黛粉葉、黃金葛、變葉木、聖誕紅、海棠、雞冠花、百日草、橡膠樹、茶花、菊花、百合、孤挺花、華八仙花、虎斑木;花瓣被害而造成凋謝者有使君子、秋石斛及龍吐珠;而莖部被害造成枝條枯乾者有銀柳、仙人掌類之曇花及螃蟹蘭亦會被害而導致莖部嚴重凹陷病斑。
形  態: 分生孢子盤形成於寄主表皮下,成熟後表皮細胞破裂而露出寄主表面,呈盤狀。分生孢子盤之表面著生特化之分生孢子柄,其上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橢圓形、無色透明,大小差異極大。在其他作物乾枯之病葉及罹病枝條上偶而可見本病病原菌之有性世代Glomerella cingulata (Stomem.) Spaulding & Schrenk,子囊殼球形至亞球形,黑褐色至黑色,叢生於寄主組織表面,其內著生多數子囊,每一子囊可形成 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透明,稍彎曲,多數時成橄欖綠色,單胞,老熟時亦可見雙胞者。
生  活  史: 本病菌可在菊花或其他寄主營寄生而一年四季存在,本病菌亦具有極強之腐生性,生理作用衰退之植物組織上極易發現炭疽病菌之菌體,枯枝、腐葉上亦可見其殘存。

發生生態:
  
本病於臺灣週年發生,但以夏季高溫多溼季節發生較厲害。栽培失當及管理不善時發生最為厲害,一般管理良好者甚少發現炭疽病發生。本病病原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極廣,3-27℃ 之間均可正常生長,但最適生長溫度則菌株間差異極大,然一般均介於 22-28℃ 之間。
  病原性並不強,正常狀況下其分生孢子發芽產生發芽管,當發芽管接觸寄主植物表面後可產生褐色至黑褐色之附著器,藉此附著於寄主表面;當環境適合時,附著器可產生侵入菌絲而由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組織,若環境不適合或寄主本身產生抑制物質時,則無法產生侵入菌絲而形成潛伏感染。當寄主植物之抵抗力降低時,則病原菌可由葉緣及自然開口侵入,形成之病斑則稍有不同。

防治方法:

一、 改善栽培環境,使通風良好,並降低濕度,減少病害之傳播。
(楊秀珠,1996,農藥世界160期第19頁)
二、 目前尚無推薦藥劑,可試用:
1.  50%撲克拉乳劑6000倍。
2.  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6000倍。
3. 

70%甲基鋅乃浦可濕性粉劑500倍等其他作物炭疽病之防治藥劑。

(黃德昌、李惠玲,1991,興農274期第89頁)
三、 藥劑防治:本病極難以藥劑防治,廣效性之藥劑均可防治炭疽病,但均無法徹底抑制本病之發生,因此以藥劑防治配合栽培管理,較可有效防治炭疽病。
四、 栽植過密導致通風不良或濕度過高時,病害發生較嚴重,因此保持適當株距使通風良好並降低濕度時,則發病自然減少。
五、 適度施肥、避免氮肥過多,可增加植株之抵抗力,減少病害之發生。

參考文獻:

1. Yang, H. C. 1990. Plant anthracnose caused by Colletotrichum species in Taiwan. Doctor thesis of Hokkido University.
    
葉部病徵
(楊秀珠,1986,興農214期68頁)
葉部病徵
(楊秀珠,1986,興農214期67頁)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7,第34-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