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菊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二點葉蹣
赤葉蹣
非洲菊斑潛蠅
桃蚜
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棉蚜
番茄夜蛾
菊蚜
臺灣花薊馬
銀紋夜蛾
薊馬
蚜蟲
粉蝨
切根蟲
毒蛾
粉蝨 (Whitefly)

學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溫室粉蝨)
   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 & Perring (銀葉粉蝨)

  粉蝨的個體很小,且多數棲息於葉背活動和取食,剛發生時不易察覺。由於成蟲兩翅白色,且覆蓋白色臘粉,外觀色澤極白,故亦稱白粉蝨。至目前臺灣雖有 130 種左右之記錄,但在農作物為害而漸被重視的粉蝨不到 10 種。其中自 1988 年左右溫室粉蝨 在設施栽培之非洲菊及美國芹菜大發生,始漸被重視。不久銀葉粉蝨 (煙草粉蝨的B品系) 異軍突起,為害十字花科蔬菜、洋香瓜、聖誕紅等,使得粉蝨突然間變成重要害蟲。在菊花上粉蝨的發生並不普遍,一般僅在設施栽培之菊花園較易發生,偶亦相當嚴重,但露天栽培則發生輕微。由於粉蝨的寄主相當多,菊花也是其重要寄主之一,外銷菊花更應該重視其發生。若蟲及卵係固著於葉背,藥液不易噴到,對檢疫上將造成困擾,應該注意。

為害狀:
  
粉蝨之成蟲及若蟲均群棲於葉片背面,在菊花植株上,最上段之新葉多為成蟲及卵,中段葉片多為 1-3 齡若蟲,下段葉片多為蛹及蛻化後之蛹殼。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刺進菊花葉片組織內吸食汁液,造成葉片斑點及黃化。若蟲之代謝後分泌出來的碳水化合物含有糖分,黏在葉片會誘發煤霉病菌的生長,將產生一層粉狀物覆蓋在葉片表面而污染葉片,影響觀賞價值,也影響菊花之光合與呼吸作用,嚴重時導致植株萎凋死亡,成蟲對菊花之直接危害則較少。

害蟲:

一、 分類:
 Homoptera (同翅目)
 Aleyrodidae (粉蝨科)
二、 分佈:
溫室粉蝨與銀葉粉蝨均分布於世界各地。
三、 寄主:
溫室粉蝨的寄主植物超過 280 種以上,本省之菊花、非洲菊、大理花等都是其重要寄主。銀葉粉蝨除菊花外,寄主多達 500 種以上,臺灣以聖誕紅、雲南菊、海棠、茄子、煙草、十字花科蔬菜、瓜類及甘藷都是重要寄主。
四、 形態:
此二種粉蝨之大小及形態極為相似,不易分辨,一般形態為:
1.   卵:大多數呈紡錘形或腎形,一端藉卵柄固定於葉片上,卵初產時淡黃綠色,老熟將孵化時轉為褐色。
2.   若蟲 :若蟲有三齡 (或稱四齡),初孵若蟲具足,多呈長卵形,扁平,顏色為淡黃綠色,體長約 0.3 mm,2-3 齡若蟲足退化,體色多呈淡黃綠色被有薄臘粉物,體形由長卵形漸變為不規則之橢圓形至盾形,體長約 0.35-0.55 mm。溫室粉蝨之蟲體側緣密生剛毛,而銀葉粉蝨蟲體側緣之剛毛少,可為區別。
  3.   蛹:稱假蛹或第4齡若蟲,體長約 0.8 mm,比第 3 齡若蟲稍大而厚實一些,仍呈扁平狀,色漸淡。溫室粉蝨之蛹體增厚且厚薄一致,而銀葉粉蝨蛹體背中央則較隆起。
  4.   成蟲:溫室粉蝨成蟲體長約 1.0-1.5 mm,銀葉粉蝨約 0.8-1.3 mm。體色為黃色,具二對白色的翅,並覆上白色粉臘。成蟲於靜止時溫室粉蝨之翅與葉面角度接近平行,其翅後緣圓大,且左右兩翅較密合。而銀葉粉蝨靜上時翅呈屋脊狀,其翅向下與葉面所呈角度超過45度角,且左右兩翅後緣較不密合。
五、 生活史:
溫室粉蝨在臺灣年發生約 10 世代,一世代約需 30 日,發育最適溫度在 24-26℃,每雌可產卵 100-200 粒,最多可達 420 粒,卵期約 6-7 日,一齡若蟲約需 3-3.5 日,二齡若蟲 2.5-3.5 日,三齡若蟲 2.5-3.5 日,蛹期 6-10 日,成蟲壽命約 12-58 日,平均為 30 日。
銀葉粉蝨在臺灣年發生10-12世代,28℃時一世代約 19-27 日,發育最適溫度為  26-28℃,每雌蟲可產卵 200-400 粒,最多達 500粒。卵期約 5-7 日,若蟲期約 15 日,蛹期約 4-5 日,成蟲壽命夏季 10-15 日,冬季  30-60 日。

發生生態:
  
粉蝨較喜歡生活在高溫乾燥環境,有遮蔽或不通風處發生較嚴重。若長期下雨或高濕,對其甚為不利,故露天栽培發生較少。反之,設施栽培之菊花園因有遮雨和防風功能,極適於粉蝨之繁殖,故發生較為嚴重。粉蝨在臺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以春末秋初時最適宜其傳播孳生。銀葉粉蝨在露天環境比溫室粉蝨較能適應,應注意其發生。

防治方法:

一、 田間衛生:粉蝨寄主廣,許多雜草為其寄主,菊花園之雜草應勤加清除,以減少蟲源。
二、 保護天敵:田間有許多種天敵可抑制粉蝨之發生,如蚜小蜂、艷小蜂、草蛉、瓢蟲、癭蠅、椿象等,施用殺蟲劑儘量選用對天敵傷害少或無毒害之藥物,如布芬淨、百利普芬等藥劑。
三、 密度之偵測:自菊花定植後長期放置黃色粘板,誘殺粉蝨之成蟲,發現粉蝨密度增加時即酌予施藥防治,黃色粘板之放置,每分地可放4-5片。每7-10天換粘板一次。
四、 防治藥劑:依植物保護手冊推荐用於花卉上粉蝨之藥劑有 25% 布芬淨可濕性粉劑 1,000 倍,4.5% 印楝素乳劑 1,000 倍,另于蔬菜上銀葉粉蝨推荐之 9.6% 益達胺溶液1,500倍,25﹪派滅淨可濕性粉劑 1,200 倍,11% 百利普芬乳劑 1,000 倍等均可供為參照使用。防治時用水量要足夠,並將藥液噴到全株上下部位,尤其是粉蝨棲息之葉背部位,始有佳效。

參考文獻 :

1.   王清玲、林鳳琪。1997。臺灣花木害蟲。豐年社。166 頁。
2.   林鳳琪。1995。 三種常見粉蝨之發生與防治策略。農業世界147:56-94。
3.   林鳳琪、蘇宗宏、王清玲。1997。溫室對銀葉粉蝨發育與繁殖之影響及其在聖誕紅上之發生。中華昆蟲 17(2):66-79。
4.   林鳳琪、王清玲。1998。粉蝨的發生與管理。農業世界 176:48-53。
5.   劉達修。1988。溫室粉蝨的形態為害與防治研究。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21:33-41。
6.   劉達修、白桂芳。1988。蟲害之發生與防治。菊花綜合管理。省藥試所編印 55-66頁。
7.   農林廳。1999。植物保護手冊。263、270、475、480 頁。
    



溫室粉蝨   銀葉粉蝨初齡若蟲群聚葉背
銀葉粉蝨老熟若蟲   銀葉粉蝨成蟲
銀葉粉蝨之卵及各齡若蟲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7,第67-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