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菊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大理花

項目符號

天堂鳥

項目符號

火鶴

項目符號

白鶴芋

項目符號

百合

項目符號

夜來香

項目符號

非洲菊

項目符號

洋桔梗

項目符號

紅薑花

項目符號

唐菖蒲

項目符號

康乃馨

項目符號

彩色海芋

項目符號

菊花

項目符號

滿天星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二點葉蹣
赤葉蹣
非洲菊斑潛蠅
桃蚜
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棉蚜
番茄夜蛾
菊蚜
臺灣花薊馬
銀紋夜蛾
薊馬
蚜蟲
粉蝨
切根蟲
毒蛾
蚜蟲 (Aphid)

學名:Aphis gossypii Glover (棉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桃蚜)
   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 (Gillette) (光褐菊蚜)

  棉蚜為世界性雜食性昆蟲,分佈於60°N 至 40°S 的世界各地,在臺灣終年發生,四季可見,其所危害之寄主植物目前已知者達 40 科 80 餘種,其中以葫蘆科、姚金孃科、桑科及茄科為主,並可加害多種木本及草本植物,菊花亦為其重要寄主之一。其成蚜及若蚜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寄主植物之幼嫩組織,造成植物生長上之阻礙,甚至枯萎,並能傳播多種植物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損失。
  桃蚜為世界性分佈之害蟲,臺灣各地均有發生,食性很雜,在我國以為害蔬菜、菸草、馬鈴薯為主,菊花亦為其寄主之一,但其發生率比棉蚜為低,不僅可直接刺吸為害,誘發煤煙病,且可傳播30多種不同科作物之一百多種毒素病,直接、間接均能影響作物生產。
  光褐菊蚜在菊花上偶爾被發現,但發生並不普遍,僅在管理不良菊園才易發現。

為害狀:
  
菊花生育期均會被害,一般棉蚜與桃蚜為害菊花之心芽嫩葉及花部,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老葉亦可能被害,唯密度較低。心芽被害後呈皺縮及產生煤污狀物,影響品質。
  菊蚜性喜集聚菊花嫩芽、花梗等幼嫩部分,老葉有時亦可發現,常吸食植物汁液為害,導致新芽及新葉伸展不良,皺縮褪色。

害蟲:

一、

分類:
 Homoptera (同翅目)
 Aphididae (蚜蟲科)

二、

分佈:
棉蚜及桃蚜為世界性分佈,光褐菊蚜則分佈於臺灣、中國大陸、日本、泰國、越國、馬來西亞等地。

三、

寄主:
棉蚜寄主甚廣,有 75 科 285 餘種,如菊科、茄科、薔薇科、蓼科、忍冬科、葫蘆科、豆科、馬鞭草科等多種植物。桃蚜之寄主範圍有紀錄者達 30 科 70 種之多,我國記載則有 11 科 19 種,除菊科外,莧科、石蒜科、藜科、旋花科、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薔薇科、茄科等多種作物均為其重要寄主。光褐菊蚜之寄主包括菊科之菊花、非洲菊、大理花、翠菊、麒麟菊、向日葵等。

四、 形態:
1.  

棉蚜:
無翅胎生成蟲體黃白色至藍灰色,隨溫度及寄主植物而有所不同之色澤及大小。有翅者觸角 Ⅲ 有 3-7 個副感覺器,排成一列,亙佈全節。有性型雌者無翅;後足脛節特別膨大,有無數副感覺器,佈滿全部;腹管特別細小;尾片亦較退化。雄者有翅,觸角 Ⅲ、Ⅳ、Ⅴ 各有佈滿小圓形副感覺器,排列無序,亙布各節;腹管、尾片亦較細小。

2.  

桃蚜:
無翅胎生成蟲體淡綠、黃綠、綠、黃褐、棕褐、淡紅、黑褐色等,因寄主、季節而不一;尾片有毛 6 根;有翅者觸角Ⅲ有 12 個左右副感覺器排成一列,亙布全節;腹背有一塊大形黑色方斑;腹管管狀或略膨大。有性型雌無翅,體紅色或綠色;尾片有毛 8-10 根;後足脛節膨大,膨大區有 7-58 圓形副感覺器。雄有翅、觸角Ⅲ、Ⅳ、Ⅴ有副感覺器 30-48、18-40、14-21 個;腹斑不完整。

  3.  

光褐菊蚜:
無翅胎生成蟲體褐色,有光澤;頭平滑;觸角基部 3 節平滑,Ⅲ 約有 10 個副感覺器,排列欠序,亙布全節;Ⅳ起覆瓦狀,有翅者亦同,但 Ⅲ、Ⅳ 約有 20、5 個圓形副感覺器,亦排列欠序,亙布二節;吻之末第二節尖長;較足之第二跗節稍長;足之腿節有蠟孔;腹管腿狀,網狀佔全長之 1/3 以上;尾片長圓錐形,近中部細縊,細縊之下有毛10根。

五、 生活史:
1.   棉蚜發育最適溫度為 27℃,年發生數十世代,棉蚜在臺灣多行孤雌生殖,在 27℃ 定溫下完成一世代平均約需 7.9 日。若蟲脫皮 4 次為 4 齡,每一齡期各約 1 日左右,春季歷期 7-8 日,夏季約 4 日,生殖期為 20-25 日,族群增倍所需時間為 1.28 日。若蚜期隨溫度及光照長短變化而異。總生殖率在 21℃ 時為 109.17,27℃ 時為 71.94。繁殖率以 25℃ 光照 14 小時最多可達 45.9 隻子代,20℃ 光照 10 小時可產 34.0 隻。每隻成蚜平均可產 46-60 隻。
2.   桃蚜年發生30-40代,在蘿蔔之發育適溫為 22-25℃,在馬鈴薯上為 25-27℃,在 5、10、15、20、25 及 30℃ 之平均世代時間分別為 85.3、27.6、19.8、11.8、8.7、8.8 及 7.1 日;淨生殖率分別為每世代可增加 4.5、33.1、40.9、46.6、36.8、12.3 及0.5 倍; 族群加倍所需時間分別為  38.5、5.6、3.7、2.2、1.7 及 2.4 日。5℃ 及 30℃ 為桃蚜臨界低溫及高溫。
  3.    光褐菊蚜生活史未明。

發生生態:

一、 棉蚜一般多數為無翅個體、群聚為害。若環境不適或食物不良,即產生有翅個體,以便遷移至更佳場所,繼續產子代繁殖為害植物。臺灣北部平地冬季有見於木槿上產卵越冬,但並非年年如此。其他地區則行孤雌生殖、胎生。其族群消長受溫濕度影響,平均溫度 25℃,相對濕度 75%,數量上升。長期乾旱亦有利其生長,暴風雨常使族群數量劇減,暑熱期間小雨或陰天、氣溫下降,形成大量繁殖的良好條件,族群數量迅速增多。
二、 桃蚜周年均可發生,以冬季或初春發生密度較高,多雨季節較少。桃蚜之生存、發育與繁殖,常受環境因子所影響,尤以溫度之影響最為顯著。而所寄生之作物種類不同,其發育、繁殖之速率亦各有不同。
成蟲壽命以 5℃ 時最長,在蘿蔔為 56.9 日,在馬鈴薯上僅 29.7 日。30℃ 蘿蔔上為 7.6 日,馬鈴薯為 6.2 日。其生殖力隨溫度增高而加大。律動溫度較恆溫對桃蚜之發育、生長、繁殖更有利,變動劇烈的溫度則對桃蚜生活不利。
三、 光褐菊蚜在春、秋季節發生較多,群棲在菊花植株的葉背或新生枝條的先端,亦常寄生在花苞及花梗上。在同一處存在的個體,有整齊排列成行的習慣,彼此間保持相當的距離,並不緊靠。風吹動或受驚擾時,身體左右搖擺。雨季可降低其族群密度。

防治方法:

一、

藥劑防治:
密度尚低時選用低毒有效藥劑加以防治,藥液應噴及蚜蟲發生部位。

二、

利用天敵:

1.   棉蚜捕食性瓢蟲有六條、龜紋、六星、小黑等 18 種,食蚜虻有黑點、黑色、刺腿、短刺、刺背等 5 種;食蚜蠅、安平草蛉、褐姬蛉及花樁象。寄生性有蚜小蜂、蚜繭蜂等。
2.   桃蚜天敵瓢蟲有赤星、錨紋、六條、龜紋、七星、波紋、小十二星、異色、六星、四星小黑、褐條小黑、褐尾小黑等,食蚜虻有黑點、刺腿,短刺、黑色、條背、高山、東方、筒形等,七星及安平等二種草鈴。寄生性蚜繭蜂有Aphidius gifuensisEphedrus persicaeE. plagiatorDiaeretiella rapaeLipolexis gracilis及蚜小蜂 Aphelinus sp.
  3.   光褐菊蚜捕食性飄蟲有赤星、錨紋、六條、龜紋及褐尾等五種。

參考文獻 :

1.   上住泰、西村十郎。1979。原色花病害蟲。81-82 頁。農山漁村文化協會。
2.   王清玲。1991。花卉害蟲彩色圖說。豐年社出版。58 頁。
3.   陶家駒。1990。臺灣省蚜蟲誌。176-177 頁,281-282 頁。臺灣省立博物館印行。
4.   張廣學。1990。棉花。中國農業百科全書。昆蟲卷。268-270 頁。北京農業出版社出版。
5.   劉玉章、彭仁君。1987。棉蚜之族群增長及其溫度改變效應。中華昆蟲 7:95-111。
6.   劉玉章、黃毓斌。1991。不同光週期下棉蚜之生命表。中華昆蟲 11:106-116。
7.   劉達修。1984。菊花害蟲之發生與防治。花卉生產改進研討會專輯。農試所特刊 14:139-146。
    



棉蚜危害心葉   棉蚜危害花部
田間施藥情形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7,第56-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