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
英文名:Cabbage;White cabbage
甘藍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南歐或小亞細亞一帶,由不結球野生甘藍演化而來。公元九世紀歐洲各地已廣泛種植一些不結球甘藍,經人工選拔後,至十三世紀在歐洲始有結球的甘藍類型出現,十六世紀傳入中國。民國前31年由福建傳入台灣,經栽培馴化迄今,即成為目前之在來種甘藍。甘藍依葉片特徵可區分為普通甘藍、皺葉甘藍和紅葉甘藍三種。台灣甘藍主要栽培地區在彰化、雲林等縣,栽培品種有初秋、夏峰、高峰、早秋、初夏等。
植物性狀:屬鬚根性,根群分佈在30厘米土層內。子葉呈腎形,本葉呈卵圓或橢圓形,葉緣有鋸齒,營養生長莖短縮,其上生多數葉片,互相抱合,形成頭狀之球,稱為葉球,為主要食用部份。葉片有光滑與皺縮二種,球形有扁圓、圓及尖形等。花莖上所生的葉片稱為莖生葉,莖生葉較小,先端較尖,基部闊,葉柄短或無。花屬完全花,花瓣四片黃色,十字排列,雌蕊一枚,雄蕊六枚,四長二短。
台灣地區現有作物栽培品種名錄(十字花科篇),P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