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菌病
(Caleves brains)
病原菌:Diehliomyces
microspora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35頁。台中。412頁。)
病原生態:
腦菌孢子分佈極廣,土壤為第一次感染的主要來源。孢子很容易在菇舍內,一作連一作的存活著。受污染的菇舍其木板夾縫處,常可發現許多子實體。連續發生數年後,菇床上即隱藏多量的孢子。有研究發現,若在後醱酵時,溫度達到60℃,則腦菌無法抵抗,甚難發芽,但因床板常無法達到此種溫度,這也是許多腦菌孢子已被殺死後,但仍會發生腦菌的原因。
通常腦菌可在同一菇床上不同時發生,這種現象,並非產生新的發病區,而是由舊病區孢子傳播而來。如果孢子散佈在菇舍各處,則整個栽培將沒有收穫。每年腦菌出現後,殘留在床板內的孢子數量將隨之增加,除非將床板空氣換新,否則無法剔除。孢子除由舊病區連續感染外,也可由各種途徑進入菇舍。
病徵:
當洋菇下種後,在菇床上出現白色毛茸狀的菌絲體,但不是幼菇,三五日後則有白色腦狀子實體出現,因其形狀似腦,特名之為腦菌。腦菌並不直接寄生於洋菇體,而僅是掠奪其生存位置與養分的雜菌。菇床上一旦發生腦菌,其著生處堆肥逐漸變潮,而呈粘膩暗黑色,且有特殊的腥臭,腦菌著生之部位,不會再出菇。
防治方法:
洋菇病蟲害一旦發生,防治上因須因應菌絲本身之生長營養需求,故施藥防治極為困難,在保護工作上優先考慮預防措施,諸如環境衛生、菇舍構造及栽培前之消毒工作。
《栽培前》 |
一、 |
菇舍建造:菇舍搭建之前,應先整地並壓實,菇架柱腳須先墊紅磚。菇舍地面亦須舖薄層水泥,可以預防癭蠅休眠幼蟲與線蟲之潛伏,以及其他病蟲害。 |
二、 |
菇舍處理: |
|
1. |
門窗裝訂:用64目尼龍紗網,出入口處設雙重門。 |
2. |
菇舍消毒:堆肥上床前一至二週,菇舍內部經大掃除後,以「福馬林」加「高錳酸鉀」燻蒸消毒之。施藥量以每50栽培坪(約30立方坪)用「福馬林」(應含有30~40%甲醛)700公撮,放在容器中另以「高錳酸鉀」350公克,用衛生紙包好放進「福馬林」中,燻蒸時應將門窗關閉1天。 |
|
三、 |
堆肥處理:堆肥經醱酵後,熱度須達65℃左右,以便殺死潛伏之病菌與害蟲。 |
四、 |
環境衛生:菇舍應遠離房屋,四周環境必須經常保持清潔。 |
五、 |
覆土處理:覆土使用地面一尺以下之土壤,任選下列一種方法消毒之。 |
|
1. |
以「福馬林」(應含有35~40%甲醛)50倍稀釋液消毒,並用塑膠覆蓋24小時,再將土壤散開七天,待「福馬林」氣味完全消失後,才可使用。 |
2. |
每坪覆土(風乾土)施用85%邁隆(Dazomet)可濕性粉劑1,000倍稀釋液7至8公升,均勻混合,經7至10天後施用。 |
3. |
蒸氣消毒:攝氏70至95度,維持30分鐘(使用高壓鍋爐)。 |
|
六、 |
洋菇採收完後,儘快搬走堆肥,打掃菇舍,保持菇舍清潔。 |
七、 |
全面發病之菇舍,應予廢耕燒毀,以絕病源。 |
八、 |
局部發病之菇床上下兩面,於發病部位,及其周圍60公分之內,應均勻施佈「消石灰」粉末,每坪一至二公斤,並用塑膠布隔離發病部位,停止澆水,使其乾燥。 |
九、 |
工作人員之手足,如與罹病之菇床接觸後,為避免再與健全之菇床接觸,務必立即用肥皂與清水洗淨。 |
十、 |
防除媒介病原之洋菇害蟲,以減少傳播機會。 |
(費雯綺、王喻其編。2007。植物保護手冊─糧食作物及其他篇。第136、139頁。台中。412頁。) |
|
|
|
洋菇腦菌病徵 |
|
腦菌侵害堆肥並擴展至床沿 |
(廖英明,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b47頁) |
|
(八萬農業建設大軍訓練教材[洋菇栽培之病害雜菌及防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