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凋病
(Fusarium wilt of aspparagus bean)
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racheiphilum (E. F. Sm.) Snyder & Hansen
(張清安、張德前。1999。豆菜類-長豇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病原生態:
病原菌棲息在土壤並且可經由種子或種苗傳播,病原菌殘存於發病田土壤中,在田中待長豇豆種子發芽時直接侵入根部,破壞維管束組織,造成萎凋。高溫、潮濕季節容易發生,最適發病溫度為27~32℃。
(張清安、張德前。1999。豆菜類-長豇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9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種子萌芽後,由根尖直接侵入,在豇豆生育中期,自下位葉開始出現黃化,初期可見半側枝蔓萎凋,罹病枝條維管束明顯褐變直達莖頂,後期則全株枯死。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90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
防治長豇豆萎凋病,可於整地後種植前10日,每分地施用S-H混合物90~120公斤於土壤中,並混合均勻,若再配合施用鉀肥與磷肥,可促進根部發育,增強抗病力。惟施用S-H混合物後,應避免再加施硫酸錏、尿素或烏肥等高氮素肥料,以免氦肥過量。 |
二、 |
罹病植株應清除並集中燒毀,注意田間衛生。 |
三、 |
長豇豆萎凋病可經由種子傳播,經處理的種子(漂白水1,000倍浸種20分鐘)可減少其病勢發展。 |
四、 |
栽種抗病品種,台灣現有豇豆品種中,以”白皮”較為抗病。 |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91頁。葉瑩編。) |
|
|
|
萎凋病病株 |
|
|
(張清安、張德前,1997,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