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白絹病
角斑病
炭疽病
根瘤線蟲
病毒病
莖腐病
媒黴病
萎凋病
銹病
濕腐病
|
銹病
(rust) 病原菌:Uromyces
vignae
(張清安、張德前。1999。豆菜類-長豇豆。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10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病徵:
本病主要發生於乾燥涼爽季節,但發生並不嚴重。主要出現在葉部,偶爾在豆莢和莖部出現。初期在葉背上形成白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略為凸起之鐵銹色腫斑。爾後,表皮破裂,散出赤褐色粉末,是為夏孢子。散出之夏孢子為第二次感染源,可重複感染,因此常可見夏孢子堆群生,或分散於整個葉片,病斑成圓形,罹病葉易枯黃,提早落葉,影響光合作用,降低品質產量。
(林益昇、楊佐琦、郭章信。1995。台灣農家要覽農作篇(三),第186
頁。葉瑩編。)
防治方法:
一、 |
避免連作及密植,宜選通風良好田區種植,清除並燒燬病葉,嚴格執行田間衛生。 |
二、 |
藥劑防治:發病前約播種後45天即應開始防治,間隔10天連續噴藥2~3次,防治效果較發病後才施藥者佳且可減少用藥次數。
藥劑名稱 |
每公頃
使用量 |
稀釋倍數
(倍) |
施藥方法 |
注意事項 |
24.9%待克利乳劑
(Difenconazole) |
0.3~0.4公升 |
3,000 |
|
採收前3天停止施用。 |
23%三泰隆乳劑
(Triadimenol) |
0.4~0.5公升 |
|
|
採收前3天停止施用。 |
|
|
(張清安、張德前。1997。果菜類-蕃茄。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專輯,豆14頁。台灣省政府農林廳。南投。436頁)
|
|
|
|
|
葉部病徵 |
|
|
(葉忠川,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B34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