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徵:
本病可危害葉片、果軸及果粒
初期葉片呈褐色小點,周圍有黃暈隨後病斑擴大成紅褐色焦枯,中間碎裂。果實罹病則呈淺褐色壞疽,隨後軟腐,並在其上產生許多淡褐色黴狀物,此即病原菌分生胞子,它們易隨病果流出的汁液而污染其他果粒,果軸早期罹病呈淡褐色軟腐,造成落果,但若氣候轉為乾燥,則病勢進展又會停止,致使果軸罹病處黑褐色凹陷,果房發育停止。
發病生態與時期:
夏果於3月下旬至5月下旬發病,冬果幾乎不發生。本病原菌腐生能力極強,寄主植物很多,在各種植體殘株上均能存活生長。適當的環境下,在短時間內可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作為第二次感染源。分生孢子藉空氣雨水傳播。
(呂理燊,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
B56頁)
病徵
(郭克忠,1988,台灣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彩色圖鑑
B5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