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
白腐病
白紋羽病
灰斑病
灰黴病
房枯病
枝枯病
苦腐病
根瘤線蟲
病毒病
晚腐病
葉斑病
黑痘病
褐根病
銹病
露菌病 |
苦腐病(Bitter
rot)
病原菌:Greeneria
uvicola Punithalingam
病徵:
本病危害葉片、枝條及果實各部位。
葉部病徵:苦腐病會在葉片造成兩種病徵。一為小點狀褐色病斑,可在較幼嫩的葉片上發現,不繼續擴大,但密度高時會互相癒合,而成較大不規則型病斑,最後會使葉片變黃脫落,未完全展開之幼葉受害時會萎縮變畸形,老熟葉片則未見到這種小點狀病斑。另一種為大圓斑型病斑,病斑周緣呈灰褐色,中間黑褐色,有時具同心輪紋,上有許多黑色小突起,為病菌之生孢子堆。
枝條病徵:葡萄枝條遭受苦腐病的危害,也因其老嫩程度不同而顯現不同的病徵。在幼嫩的結果枝條上產生褐色點狀子小突起的病斑,此種病斑由於病菌孢子傳播感染方向的關係,多數集中於枝條的一邊。在老熟的結果枝上則產生不規則大型褐色病斑,病斑處略下陷,和正常綠色部分交接處成明顯的黑褐色,這和葡萄枝條老熟後正常的褐變不同。
果柄病徵:危害果柄時形成褐色縊縮病斑,其下方果實由於養分無法由枝條供給,慢慢軟化萎縮,而成房枯狀病徵,後期有落果現象。
果梗及果軸病徵:罹病時也造成房枯及落果。
果實病徵:大多由連接果柄處開始發病,初期為水浸狀壞疽病斑,果皮顏色變淡而褪色,略像白腐,病斑迅速擴大,隨後產生許多黑色小突起,成同心環狀排列。
發病生態與時期:
病斑大多由結果枝基部接近結果母枝蔓延過來,或因殘存在芽體的病菌孢子在萌芽時侵入感染,也可能由鋸傷催芽時所造成的傷口侵入感染。夏果5月上旬至9月上旬,冬果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
防治方法:
一、 |
注意果園通風,做好修剪工作,把重疊多餘的枝條徹底剪除。 |
二、 |
控制產量,避免產量過高,因為產量過高易造成樹勢衰弱,對病菌之抵抗性減低。 |
三、 |
徹底做好田間衛工作,所有罹病果實、枝條或葉片應徹底剪除,並集中燒燬。 |
四、 |
傷口處理,修剪後之傷口應隨即以殺菌劑塗抹或噴灑,以避免苦腐病菌由此侵入。 |
五、 |
做好套袋工作。 |
六、 |
藥劑防治:65%貝芬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自萌芽後開始噴藥,每隔7至10天噴藥一次。採收前18天停止施藥。 |
|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42頁)
(植保手冊(1996)第345頁) |
葉片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
葉片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嫩枝條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
老熟枝條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果實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
後期病徵
(高清文、郭克忠,1987,農藥世界第43期第3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