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滾滾美國人出牛奶粉
二次大戰後,美國老大哥對臺灣很慷慨,大量的物資源源不絕地從美國運送過來。奶粉、奶油、麵粉、魚肝油、衣物,甚至還有柏油,真是應有盡有。
經過日本人統治和戰亂的臺灣,民眾普遍貧窮困苦,對這些美式的物資,自然相當歡迎。自然而然地,透過這些援助物資以及美軍的協防臺灣,一下子就將臺灣帶進美式生活的領域之中,而且馬路也一條條地鋪上柏油。
當時的農復會所發行的《豐年》雜誌,每一期都能看到美援的標誌圖案,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和一面美國國旗,中間有一雙緊握的手。隨著奶粉和麵粉一起來到臺灣的還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當年許多臺灣人為了想要奶粉,而紛紛入教,臺灣民眾排隊上教堂領麵粉的奇景,經常在街頭上演,人們稱這些新來的宗教為麵粉教。在那經濟拮据,物質匱乏的年代,麵粉何其珍貴,拿回家可以做成各種麵食,餵飽家人。麵粉袋還可以裁製成衣服,既耐洗又耐穿。因此許多人的胸前或是屁股上常可見到中美國旗和一雙緊握的手。
當年美國人還為臺灣人的健康及衛生教育出過許多力氣,戰後環境衛生差,疾病叢生,砂眼、瘧疾、肺病流行,美援大量的醫藥,除了直接投入疾病的治療,像肺病的人要定期喝魚肝油等,還加強衛生,宣導疾病防治的重要觀念。那時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見「砂眼防治,人人有責」的傳單。傳單上也印著兩面國旗和一雙緊握的手。
當時的公務員,生活清苦,但是政府優待他們可以用很便宜的價錢分到購衣卷,用來購買美援的衣物。當年相關單位經常借用學校操場,將一卡車一卡車的衣物,傾倒在操場上,讓持有購衣票卷的民眾,到操場去選購。
其實說選購,是很優雅的,那時候人們幾乎都是用搶的,在堆積如山的衣物中,就看你能搶到甚麼,有人挑到的衣服口袋裡竟然還裝有美金,真是令人感動。這些衣物都是美國人向民間募來的,有很多是世界各國好心人士所捐助,匯整在一起由美國運用來臺灣。
劉興欽大師當年是一位小學老師,他用購衣卷買了一件質地很好,式樣新穎的長褲,穿回鄉下非常拉風,親友們都託他再去賣這種褲子,害他經常要到操場去搶購,非常辛苦。但是這拉風的長褲,實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怎麼可能有相同的第二件呢?
那時候,有人買了衣服,自己捨不得穿,將衣物賣到舊貨攤,小小的賺一點,或是直接將購衣卷轉賣給需要的人。臺灣光復至今已經一甲子,豐衣足食的現代人,真的很難想像那個時代人們過的窮苦日子。不過,再苦的日子大家都熬過來了,現在的經濟成果更需要全民一起努力保持,好好珍惜,點滴都不要浪費,否則風水輪流轉,說不定有一天我們又會再走回頭路喔!
圖˙口述:劉興欽
撰文:林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