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流域退化的泥炭地是被忽視的碳源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2024-01-23
秘魯的亞馬遜棕櫚泥炭濕地儲存了大量的碳,但過度開採棕櫚果實造成土地退化,增加碳排放。CIFOR-ICRAF (國際林業研究和世界農林業中心)的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首次實際測量從棕櫚泥炭濕地失去的碳,這將使秘魯能更精準計算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CIFOR的研究人員表示,在未被破壞的自然狀態下,土壤具有吸 碳能力,但在中度劣化的情況下,土壤的吸收能力受到嚴重抑制,最多減少了88%。這是因為土地退化後棕櫚的數量減少,葉子和根葉也變得更加稀少,導致土壤無法再有效地累積碳。而在重度劣化的情況下,棕櫚泥炭濕地的土壤則成為大氣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秘魯的亞馬遜泥炭地大部分是以曲葉矛櫚為主的棕櫚濕地,那裡的葉片和腐爛根系在經過數千年累積後,形成深層泥炭。然而,為了採集果實,採收者通常會砍伐棕櫚樹,隨著時間的推移,棕櫚濕地開始受損,最終成為碳排放的淨源,而不再具有吸收碳的能力。
在一個中度劣化的濕地中,植被和泥炭的碳總排放量每年每公頃高達六噸,而在高度劣化的地區更多。這個數值是研究團隊預期的兩倍之多,對於該國的碳核算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同於東南亞泥炭地的水被抽乾作為農地使用,秘魯亞馬遜的劣化過程則較為緩慢。儘管祕魯有監控砍伐森林的措施,但直到現在,卻沒有辦法計算劣化泥炭地排放了多少碳。
過去,秘魯不得不使用以亞洲泥炭地為研究的排放係數,但兩地生態系統不同,而且導致泥炭地劣化的活動種類也各異。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秘魯擁有這些數據,可用於國家的排放計算,能將亞馬遜泥炭地退化的排放與東南亞泥炭地退化進行比較,作為永續管理措施的參考。
本研究來自永續濕地適應和減緩計畫(SWAMP)和 CIFOR REDD+ (Reduced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全球比較研究,也是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GIAR) 森林、樹木和農林業研究計畫的一部分,並得到美國和挪威政府的支持。【延伸閱讀】-【循環】印尼棕櫚油廠將在日本幫助下將甲烷轉化為生質燃料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