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農業發展史
					高雄147號
刊登日:101-09-26
					| 育成機構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
| 育 種 者 | 吳志文、張芯瑜、邱運全 | 
| 育成年別 | 民國99年 | 
| 品種特性 | (一)育種方式:固定品種。
 (二)育種目標:食味品質良好、米粒外觀佳、豐產、耐環境逆境及米飯具有香味。 (三)植株特性:一、二期作株高為99、93公分;全生育日數為128、115天;穗數為20、13穗;穗重為1.7、1.8克;一穗粒數為87、84粒;千粒重為24克;稔實率為68、81%。稃尖色為淡黃色;稈為綠色;脫粒性適中;耐倒伏;抗斑飛蝨;直鏈澱粉一、二期作分別為19%、22%。一期作產量為6,179公斤/公頃、二期作為4,314公斤/公頃。 (四)產品用途及特色:香米品種,米質優良。 (五)栽培適期:一年生作物,適合單期作及雙期作田栽培,屬中晚生品種。一期作適栽期為1月上旬至3月上旬,二期作6月上旬至7月下旬,可依各地農情適期插秧。因穗上發芽率稍高,栽培時宜適時收穫,以免因穗上發芽所造成的損失。 (六)適作地區:臺灣各地區。  | 
							
| 產業利用情形(含推廣面積佔有率) | (一)推廣利用情形: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第1個香米品種,具有抗班飛蝨、耐倒伏、米粒大、米質優良、米飯具有芋頭香等優點。 | 
								上一篇
								台農84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0%
											我喜歡:0%
											很實用:100%
											夠新奇:0%
											普普啦:0%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