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博萬象
貝氏擬態 Batesian mimicry
2,005
名詞釋義
是指在同一棲地裡,無毒的生物會演化出與有毒或難吃的生物在外型上類似,讓天敵難以分辨。因天敵會記取捕食被模仿者的難吃經驗,而不再取食同一類型的獵物,而使模仿者藉此躲避天敵的攻擊。最新研究顯示,不論是無毒的模仿者及有毒的被模仿者,都可從這種擬態方式中獲得生存上的幫助,而非僅模仿者受益。
相關詞:
#警戒擬態
補充解釋
6 則
達人
陳*志 發表於 97/10/01
擬態指的是一個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獲得與另一種成功物種相似的外表,以欺瞞捕獵者遠離擬態物種,或者是引誘獵物靠近擬態物種。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華爾特·彼特斯命名),一個物種擬態模仿另一個成功的物種,顯得有毒或者是無實用價值。但該擬態並不會打擊捕獵者。例如,一種透翅蛾會擬態成為黃胡蜂,但它並不能蜇。但捕獵者還是會把它當成黃胡蜂迴避。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以亨利·華爾特·彼特斯命名),一個物種擬態模仿另一個成功的物種,顯得有毒或者是無實用價值。但該擬態並不會打擊捕獵者。例如,一種透翅蛾會擬態成為黃胡蜂,但它並不能蜇。但捕獵者還是會把它當成黃胡蜂迴避。
高手
下雪 發表於 97/09/30
貝氏擬態為有些生物無毒無害,但是外表卻長得像是一些有毒的生物,以嚇阻捕食者。例如有些虻的外觀也具有黃黑色的條紋,乍看之下常讓人誤以為是胡蜂。有些無毒蛇類也會模倣有毒蛇的花紋和色彩,例如擬龜殼花和白梅花蛇,外觀就非常類似劇毒的龜殼花和雨傘節。而鳳蝶科的青斑鳳蝶在外觀上也非常類似有毒的青斑蝶類。
達人
sjylc 發表於 97/09/29
貝琉球紫蛺蝶、紫蛇目蝶、斑鳳蝶及雌紅紫蛺蝶等無毒的蝴蝶為避免被天敵捕食,便各自演化出類似端紫斑蝶、小紫斑蝶、青斑蝶及樺斑蝶的外型,使得天敵誤以為牠們有毒而不敢加以捕食,生物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
達人
anemia 發表於 97/09/28
貝氏擬態之成立,需要下列六個前提: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
高手
螯 發表於 97/09/26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在蝴蝶上是指某些無毒的蝴蝶進化到模擬有警戒色的蝴蝶翅面圖案,成功愚弄捕食者而避過一劫.
部分模擬者,如玉帶鳳蝶(Common Mormon),雌蝶有兩形態,一為保持原來形態(白帶型),一為模擬(白斑型)有毒的紅珠鳳蝶.模擬者混在紅珠鳳蝶中,可以成功避開捕食者.留意的是,如果無毒的模擬者數量過多,反會連累被模擬者被錯誤獵殺.有擬態特點的蝴蝶,一般只會在雌蝶上發生;而雄性蝶多數保留原有形狀,雖然增加天敵的注意,但可以避免雌蝶錯誤辨認而失卻繁殖下一代的機會.
--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
Bates 給擬態下的定義:一種未具防衛功能的動物,模仿有毒或劣味的其它種動物,以迴避捕食者之攻擊。
Bates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認為貝氏擬態之成立,需要下列六個前提: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
部分模擬者,如玉帶鳳蝶(Common Mormon),雌蝶有兩形態,一為保持原來形態(白帶型),一為模擬(白斑型)有毒的紅珠鳳蝶.模擬者混在紅珠鳳蝶中,可以成功避開捕食者.留意的是,如果無毒的模擬者數量過多,反會連累被模擬者被錯誤獵殺.有擬態特點的蝴蝶,一般只會在雌蝶上發生;而雄性蝶多數保留原有形狀,雖然增加天敵的注意,但可以避免雌蝶錯誤辨認而失卻繁殖下一代的機會.
--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
Bates 給擬態下的定義:一種未具防衛功能的動物,模仿有毒或劣味的其它種動物,以迴避捕食者之攻擊。
Bates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認為貝氏擬態之成立,需要下列六個前提: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
高手
曦恩 發表於 97/09/26
貝氏擬態(Batesian mimicry):
Bates 給擬態下的定義:一種未具防衛功能的動物,模仿有毒或劣味的其它種動物,以迴避捕食者之攻擊。
Bates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認為貝氏擬態之成立,需要下列六個前提: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
Bates 給擬態下的定義:一種未具防衛功能的動物,模仿有毒或劣味的其它種動物,以迴避捕食者之攻擊。
Bates根據上述實驗的結果,認為貝氏擬態之成立,需要下列六個前提:
(1)被擬態者必須味劣,不受捕食者之攻擊。
(2)擬態者雖味佳,外觀需與被擬態者長相相似,使捕食者無法區別。
(3)擬態者的棲息量少於被擬態者。
(4)擬態者與被擬態者棲息活動於同一場所。
(5)對捕食者而言,被擬態與擬態者明顯的存在。
(6)捕食者能夠學習到被擬態者之味劣與外型(Bates,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