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旗魚
產期 |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 ||||
---|---|---|---|---|---|
產地 | 屏東縣,高雄市,宜蘭縣,台東縣,花蓮縣 |
形態特徵:體延長,幾呈圓筒形,稍側扁;尾柄細而強狀,具二隆起脊。頭較長;吻長而尖,呈劍狀突出。口大,微斜裂。頜齒呈絨毛狀齒帶,鋤骨無齒。體被細長骨質鱗;體中部側線呈環狀。第一背鰭軟條部顯然較體高為短;第二背鰭短小;胸鰭位低,呈鐮刀狀,可向後折服;腹鰭胸位,起點在胸鰭基底下方,向後不延伸至肛門;尾鰭深叉形。體背藍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具白色橫帶。第一背鰭藍黑色;腹鰭暗褐色;尾鰭暗色。以前所記載之Makaira mazara為同種異名。 請參考: 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howpic.php?science=Makaira nigricans&mediatype=1
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亞熱帶海域,少數會進入溫帶海域,有些會越過好望角而進入大西洋。主要分布於東部海域。
台灣分布:東部、東北部、蘭嶼、綠島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棲所生態:大洋性中上層洄游性魚類,一般皆發現在躍溫層之上的水域,較少成群出現於沿岸或島嶼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習性。主要攝食魚類及頭足類等。
漁業利用:重要之經濟性魚種,全世界產量在5,000-10,000噸。一般漁法包括表層的延繩釣、流刺網、定置網、拖網或使用標槍法 (即鏢旗魚)。味美之食用魚,新鮮魚體可作生魚片,亦可煎食或煮湯,加工成罐頭或零嘴、魚鬆等皆宜。
參考文獻: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LaMonte, F. etc. 1937 Conrad G. M., Monte F. L. 1937 Shapiro, S. 1938 Shapiro Sidney 1938
【資料/圖片來源:台灣魚類資料庫】
【圖片1來源: 郭道仁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22-10-20)】
【圖片3來源: 鄭義郎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