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蘭花 -- 認識天麻
桃園場指出,天麻分布於東亞之溫帶地區,包含西伯利亞,韓國,日本及中國大陸,並向南延伸至喜馬拉雅山區至印度東北一帶,台灣位於其分布範圍之東南限界,生長在海拔 2000 公尺左右之山區。天麻地下塊莖根據不同發育階段,可分為原球莖、營養繁殖莖、米麻、白麻和箭麻,其中箭麻指具有頂生花莖芽的天麻塊莖,越冬後能抽苔開花,通常做為藥材商品。在自然環境下,天麻生長需要先後與小菇屬( Mycena sp. )與蜜環菌( Armellaria mellea )共生,種子依靠小菇屬真菌侵染後萌芽為原球莖,隨後需與蜜環菌共生獲得營養才能持續生長。天麻生長是由頂芽或側芽生成新的塊莖,而母本塊莖則養分耗盡後腐爛,新生塊莖的大小取決於母本塊莖的營養貯備和蜜環菌提供養分的狀況。天麻依據採收季節分為冬麻及春麻,冬麻為秋末冬初時採挖,皺紋細而少,品質較好,而春麻為春季植株花芽抽出時採挖,皺紋粗而多,品質較差。購買以塊莖大、質堅體重、潤澤明亮,色黃白、無空心、斷面呈半透明狀者品質為佳。
桃園場表示,天麻入藥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近代重視養生保健,天麻也常做藥膳使用。目前台灣使用的天麻藥材均自中國進口,如 2009 年的進口 60 餘公噸,但品質參差不齊,極大部分為人工栽培產品。雖然天麻生長環境需求嚴苛,栽培技術較為困難,但天麻價格昂貴,台灣內部需求量也大,桃園場認為栽培天麻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圖 1. 剛出土及正在開花之天麻花莖,就如同一支赤紅色的箭射入土中,尾端花序似箭羽,赤箭之名因此而來。天麻的花序為總狀花序,花瓣及萼片合生為筒狀的花朵。
圖 2. 米麻及白麻,天麻營養繁殖莖頂芽會形成較大的白麻,側芽會形成較小的白麻或米麻,同時其側芽還會再形成更小的米麻。
圖 3. 天麻成熟塊莖,含有一個突出的花芽,越冬後即可抽梗開花,此時採收乾燥作為藥材品質最佳。
圖 4. 乾燥的天麻塊莖,作為藥材使用,以塊莖大、質堅體重、潤澤明亮,色黃白、無空心、斷面呈半透明狀者品質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