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好用又精準的「箭竹筍剝殼機」
箭竹筍種植面積全國大約2000多公頃,花蓮及宜蘭地區大約佔1000公頃,是轄區地方特產及原住民主要經濟收入之一。箭竹筍採收後處理方式,大多以人工剝殼後市場或路邊販售筍肉,即費時又費工。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的箭竹筍剝殼機機構簡單、價格低廉、效率高,剝殼快速好用又精準,比人工快8倍以上。
箭竹筍富含高纖維質並含有豐富的水份、蛋白質及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物質,是極佳的山珍野味、天然食品,也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健康食品,所以在市面上很受到一般大眾的喜愛。箭竹筍屬於禾本科植物,外部包覆著一層堅韌的筍殼,一般消費者甚少自行處理的,因此在交易時多先將筍殼剝除後才會在市場上進行販售。
箭竹筍剝殼主要以人工為主,人工剝殼則涉及個人技巧,所以品質及效率並不穩定,且對衛生的要求也較難掌握。雖然曾經有過箭竹筍剝殼機出現,但因機構複雜、造價高昂又具有操作上的危險性,對專用在季節性產品的箭竹筍來說,農民根本無購買使用的意願。鑒於上述問題,花蓮場深覺箭竹筍是一種優良,且值得推廣、食用的農作物,但因為附加的剝殼成本致使售價居高不下,無形中也造成農民很大的損失。因此,花蓮場積極進行研發與改良,在各方條件及成本的審慎考量下,開發成功結構簡單、價格低廉、效率又高的箭竹筍剝殼機。
箭竹筍剝殼機主要是由馬達帶動兩組相對應接觸且向內旋轉的剝殼滾筒,並在剝殼滾筒的上、下方各別設有泵浦循環的潤滑供水槽及集水槽,在運轉過程中供殺青後尚未去殼的箭竹筍順著筍尖斜向導入兩剝殼滾筒中,讓剝殼滾筒向內轉動產生的拉力、上下分離的摩擦力,將筍尖外殼壓破而開始分離,達到快速剝殼的目的,所以剝殼效率高,成本又十分低廉,極適合推廣,以造福農民。箭竹筍殺青後剝殼具有消毒殺菌、去澀及延長儲存的作用,唯觀摩會現場農友希望筍茸(嫩葉)耗損部份本場會進一步再做修改。箭竹筍剝殼機已獲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新型專利第M398776號,並已非專屬技術移轉「隆源農機廠」商品化量產,以嘉惠農民。
作業能力如下表
|
人工剝殼 |
機械剝殼 |
剝殼作業時間(秒/支) |
25 |
3 |
剝殼作業能力(支/小時) |
144 |
1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