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氣候忽冷忽熱,小心水稻引發稻熱病
刊登日:100/04/01
花蓮地區水稻生長已陸續進入分蘗期,同時最近氣候連續忽晴忽雨,溫度忽高忽低,在溫度高低不定之環境下,會減低水稻的抵抗力,造成稻熱病的發生,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友應隨時注意田間病害發生情形,並及時採取適當防治措施。
稻熱病的孢子發芽後侵害稻株會產生病斑,並大量繁殖分生孢子,其發病週期僅需4至5天,故極易在短時間內爆發疫情,若未即時預防,極易引起稻熱病的大發生。稻熱病的發病與雨、露水有密切的關係,水稻生育期間只要溫度適宜,降雨日數越多,發病就越嚴重。露水存在時間較長的地區發病也常較為嚴重。尤其容易發生稻熱病的山區,防治時機應提早;可注意病勢進展,當被害率達5%,而且大多是灰綠色的感病型新病斑,就要趕快防治。相對的,稻熱病數少且為深褐色,氣候又已轉為比較乾燥,則不必防治。
每年3月至4月常有幾波冷鋒面來襲,提供稻熱病發病的條件,故謂清明節前後為稻熱病的好發季節,農友可參考防治藥劑選擇2~3種輪流施用:20%芬諾尼水懸劑1,500倍、15%加普胺水懸劑2,000倍、50%熱必斯可濕性粉劑1,200倍、54%保米熱斯可濕性粉劑1,500倍、75%三賽唑可濕性粉劑3,000倍、20%嘉賜三塞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35%護粒丹可濕性粉劑1,000倍、50%護粒三塞唑可濕性粉劑1,500倍、40%亞賜圃可濕性粉劑1,000倍、21.4%保米賜圃乳劑1,000倍、2%保米黴素溶液1,000倍、15%加普胺水懸劑2,000倍、6%撲殺熱粒劑等,使用時應遵守藥劑使用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並隨時注意該場發布之警報。有機栽培則可參考其他微生物製劑、亞磷酸、肉桂油、丁香油等有機資材可減輕稻熱病之發病度。
另外,發病時不可施用氮肥,以免病情加劇及蔓延,可視生育狀況維持三要素均衡合理施肥,多施鉀肥少施氮肥,並施用含矽肥料當基肥,不但可改良土壤亦可減少發病。





下一篇
我也是蘭花 -- 認識天麻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0%
我喜歡:32%
很實用:45%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4/24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