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中的保健瑰寶~芭樂葉類黃酮遠勝於蔓越莓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為開發芭樂(番石榴)葉保健產品,利用新穎分析技術,針對芭樂葉活性多酚分布與含量進行研究。在與進口蔓越莓比較所含多酚種類與含量時,驚人發現,高雄場篩選出的芭樂品系葉片,總多酚及總類黃酮含量,竟分別為蔓越莓的3倍及2倍高。當進一步分析,更具活性的檞皮素醣苷(quercetin glycosides) 及楊梅素醣苷(myricetin glycosides) 等活性黃酮醇含量時,更發現,存在芭樂葉的含量遠高出蔓越莓約10倍多,而抗氧化活性也呈現了相同的結果。因此,當國人為保健養身,在日常飲食中希望多攝食植物多酚時,高雄場的研究顯示,芭樂葉的保健功能較大眾所熟悉的蔓越莓更加優越。
回顧古籍記載,以曬乾的芭樂葉泡茶,在內服方面,可以治療腹瀉、急慢性腸胃炎及痢疾;在外用方面,將新鮮葉子搗爛敷於患處,可以治療跌打損傷,且具有消炎作用,加速傷口癒合;近代科學研究更明確顯示,芭樂葉具有降血糖、舒張血管、維持血管暢通與正常脈動、預防靜脈瘤與靜脈擴張及強健心臟等功能。此外,芭樂葉還具有很強的抑制病原菌效果。綜觀古今論述及科學研究結果,芭樂葉實為相當值得開發的保健產品素材之一。
高雄場黃昌場長表示,芭樂是高屏地區重要的經濟果樹。長期以來,也是高雄場致力於研究改良的重點作物之一,無論在栽培技術、品種選育、土壤肥培管理與病蟲害防治上,都投注了可觀的人力與資源進行試驗與技術推廣。近年來,為促進芭樂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高雄場更積極投入芭樂保健產品的開發研究,並以芭樂葉抗菌、與有益菌的協力作用及活性多酚成份等相關研究為基礎,成功研發芭樂葉茶產品;此外,為使芭樂葉保健產品多元發展,高雄場目前正全力利用生物轉化技術,研發更具生物活性的芭樂葉相關保健產品,期望能進一步提升芭樂副產品的附加價值,並於短期內推出高技術層次的加工產品,順利推廣予民眾日常生活使用,以因應國人養身保健的需求。
有關芭樂葉保健產品加工的相關問題,可逕洽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加工研究室(電話:08-7746746~747),技術人員將竭誠為各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