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麥步向前 -- 臺灣小麥品種選育
刊登日:101/02/29
在臺灣,因為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麵食已成為米飯以外的另一向主食;近年來因為全球極端氣候影響,造成許多小麥出口國產量明顯減少,加上油價上揚增加船運成本,導致國際小麥價格走揚,連帶影響國內物價。地處亞熱帶的臺灣能栽種溫帶的小麥嗎?答案是肯定的,臺灣栽培小麥曾於民國 49 年達到 25,207 公頃,為臺灣栽植小麥的高峰期,後來因為進口小麥價格遠低於國產小麥栽培成本,導致栽培面積逐年降低,直至目前只餘 150 公頃左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近年來為能提高國內糧食自给率,已積極進行小麥品種選育,並接洽墨西哥國際玉米及小麥改良中心 (CIMMYT) 申請引種,引進如製粉用、耐熱、耐銹病及杜蘭麥等不同特性小麥材料,於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內進行馴化及選拔,希望能育成適應現今氣候、豐產、質優的新小麥栽培品種,提供農民新的選擇,藉此讓國人能吃到更多、更新鮮、且在地生產的國產小麥製品。
臺灣小麥現行栽培品種為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民國 72 年選育出的臺中選 2 號,近年來靠著許多有心人及有心的農民的努力,積極嘗試於台灣各地試種小麥,現今除了臺中大雅及臺南學甲外,苗栗苑裡、嘉義東石、花蓮玉里等許許多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小麥的栽培,而且打破國產小麥侷限於酒麴使用之限制,多樣化利用於麵粉、麵條或饅頭等製品使用,提供國人在選購相關製品時,不一樣的新選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6%
我喜歡:35%
很實用:15%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4/19
good
be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6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