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有機採種與栽培-以冬瓜花蓮1號品種為例
刊登日:101/04/16
492
近年來各項作物有機栽培技術已趨穩定,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也深植於有機栽培農民心中,在此基礎下,往昔不易突破的有機種子生產技術,漸漸隨著產業技術提升,以及有機農產品管理新制規定,越來越多方法被創新。試觀有機種原生產,和傳統方法差異在於種子消毒,若能在此突破並配合抗病品種的栽種,有機種子及其後續產量表現將不會比傳統採種方法來得差。
本場於民國87年育成的冬瓜花蓮1號,該品種果長為30-50公分的小型種、並具有抗4種常見瓜類病毒病,且春秋二作產量皆有穩定的表現,惟育成後受限於傳統市場消費習慣不同,較難發現小型冬瓜蹤跡,但育種人員蔡月夏小姐發現,本品種在有機市場上,反而是因為大小很適合裝入果菜籃框,有利運輸配送再加上為抗病品種,非常受到有機栽培農民的青睞,因此有機採種技術便以冬瓜花蓮1號作為材料,進行有機採種與栽培試驗。
除使用抗病品種,本場已研發完成之澳洲茶樹精油萃取技術,利用其副產物澳洲茶樹萃取液,來替代化學藥劑浸種,是極理想的有機資材再利用。蔡小姐表示,冬瓜浸種需要4小時,催芽3天後胚根才會陸續長出,若只用純水浸泡,恐怕無法抑制種子發黴情形,因此試驗設計以不同濃度的澳洲茶樹萃取液、化學藥劑,及純水為對照,發現全量萃取液發黴率比化學藥劑處理低,且發芽率良好,搭配後續冬瓜有機栽培措施,例如覆蓋雜草抑制席、利用黃色及藍色黏紙誘殺蟲害等防治工作,試驗結果不僅果型、果重及產量皆可達到預期成果,顯示本套有機採種及栽培是為可執行的方法。
有機種子生產是有機農業必然的方向,本場所育品種皆適合台灣當地環境生產、符合國人需求,且根據本次有機冬瓜採種試驗發現利用有機種子生產量及後續作物產量與傳統採種相當,所以有機農友若能選擇適合的抗病品種,並配合本場種子/苗消毒技術,相信有機種原的生產與利用,將是有機農業不遠的明天。
‧冬瓜花蓮1號為抗四種瓜類常見病毒病之品種,以及其大小適合果菜籃框運送,受到有機 農友的喜愛。本有機採種試驗於東華觀自在有機農場以棚架栽培進行試驗,成效良好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23%
很實用:15%
夠新奇:2%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3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4/18
good
ben(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5
GOOD
kenn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5/2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