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甘藷生產與加值現藷光
甘藷曾經是台灣重要的糧食作物及飼料作物之一,陪伴台灣走過困苦的年代,在台灣經濟起飛後,飲食習慣變化與飼料玉米進口,讓甘藷產業曾經一度式微,近年由於甘藷豐富的營養與保健功能,再度成為最夯的保健食品。
台灣甘藷發展,由早年的飼料用及澱粉用甘藷,逐漸轉為鮮食、加工及葉用甘藷,產業變遷各階段所需的甘藷品種不同。台灣甘藷育種自日據時期即開始進行,培育出許多具有不同功能的優良甘藷品種,主要品種來自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佔全國栽培面積95%,迄今計已完成73個品種,廣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種如:金黃香濃且甘甜鬆爽的台農57號、橙紅甜蜜並富含胡蘿蔔素的台農66號、生長快速可作為夏季蔬菜使用的台農71號及紫色鮮豔且花青素含量豐富的台農73號等。目前以台農57號種植面積最多,其次為台農66號。飼料用品種台農10號和31號高產且澱粉含量高,則是活化休耕田的最佳選擇。
甘藷具有強韌生命力,可適應不同型態環境而生存,不過仍有許多病蟲害,包括病毒病害、基腐病、甘藷蟻象(導致甘藷“臭香”)及蛾類等。為了防治這些病蟲害,必須使用農藥防治,而在安全用藥及兼顧消費者健康的觀念下,農委會推動甘藷的安全生產履歷,從健康種苗、種植前環境檢查、生產紀錄及農藥殘留檢測,層層嚴格監控把關。非農藥防治方面,健康種苗技術可確保不攜帶病毒病害,同時使用性費洛蒙與蘇力菌有效防治主要害蟲(蟻象及鱗翅目害蟲),並引入水田輪作與淹水方法有效控制基腐病發生,這些方法皆可代替農藥使用,保障生產者與消費者健康。
優質安全農產品產銷履歷的建立是全球趨勢,近年來農委會積極輔導台灣農產品實施驗證,食用甘藷也配合建立產銷履歷。新北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及台南市等主要甘藷產區之產銷班,皆已透過農委會輔導,從事甘藷產銷履歷或吉園圃生產,經由產地嚴謹的栽培管理,穩定生產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鮮食及加工甘藷產品。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手機刷讀驗證號碼,獲得驗證產品所有資訊,提高對國產甘藷的信賴度。
甘藷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及C等,被認為是「生理鹼性」的優良健康食品。甘藷具有多種利用方式,不論是簡單的蒸烤、煮湯,加入飯、粥或各式甘藷料理都適宜。為能讓消費者享用更優質、安全及安心的甘藷食品及多樣化加工產品,締造台灣傳統農業更多生機與自信,農業試驗所也積極輔導業者並投入研發於甘藷之加值利用。國內加工業者利用農業試驗所育成品種已開發出各式各樣的加工產品,從最能鮮享原味的冰烤番藷,簡易料理即可食用的地瓜球、藷條,到休閒零嘴不可或缺的地瓜酥、蜜番藷及番藷脆片等,更是糕餅業重要餡料來源。農業試驗所為讓記憶中的「老番藷」能翻出多樣化的時尚新滋味,針對最新育成富含花青素的台農73號紫甘藷,也研發了多項加工技術與產品,包括甘藷隔離霜與甘藷脆片。甘藷隔離霜是將台農73號的花青素萃取液,添加至隔離霜中,有效增加吸收紫外線UV的功效;而甘藷脆片有別於傳統油炸方式,以特殊加工技術經滾輪乾燥造型,完全保留甘藷的營養與美味。
甘藷,曾是陪伴台灣渡過困苦的功臣,在台灣文化的演變中,它走得最久,也最平淡,雖然不甚起眼,如今卻依然盤根茁壯。就因甘藷的根、莖裡聚集了百年來台灣農民所賦予的精神,因此它不再含土掩面,而將喚起台灣傳統的自信,今天我們的老朋友(甘藷)將以全新面貌再度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