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咖啡講習農民反應熱烈
屏東縣三地門、霧台、瑪家鄉咖啡種植面積約100公頃,為原鄉的特色產業。為提高咖啡的產量與品質,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3月12日上午10時假瑪家鄉公所辦理咖啡合理化施肥、安全管理及整枝修剪技術講習,計有65位農友參加。
高雄場蔡承良副場長致詞時表示,山區咖啡因日夜溫差大,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累積,再結合原鄉文化及自然景觀元素,必能創造出原鄉咖啡的黑金產業。講習會首先講解咖啡合理化施肥,高雄場林永鴻副研究員建議農民採集土樣或葉片送改良場檢驗,並依據檢驗結果,合理化施用,應可提高咖啡品質和數量。接著,高雄場曾敏南助理研究講解咖啡病蟲害及健康管理,他建議農民嫩芽期應注意潛葉蠅、介殼蟲防治,果實生長期,應注意東方果實蠅及炭疽病,且應注意枝條咖啡木蠹蛾的防治,並注意田區清園衛生及雜草管理。
關於咖啡整枝修剪,嘉義分所張淑芬副研究員建議於咖啡果實採收後進行修剪;將徒長、細弱、病蟲害的枝條適當剪除。老樹應距地30~50公分處將主幹鋸斷,培養新的結果枝條,提高生產力。
座談時,蔡淑玫小姐問有機栽培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如何施用有機追肥,林永鴻副研究員回答,可購買溶於水的有機肥料或有機液肥,依一定的倍數稀釋後,用淹灌或葉面噴灑的方式;陳敏惠小姐問咖啡果皮及渣粕,可否作為有機肥料使用,林永鴻副研究員建議咖啡果皮及渣粕含碳量較高,宜作為有機堆肥的調整資材,可加速有機堆肥的腐熟;江美華班長問咖啡1、2級生的枝條是否要剪除,張淑芬副研究員建議1年級的枝條當年無法開花結果,應予以保留培養做為下一年的結果枝,2年級枝條為當年開花結果枝,應等採收後再予以剪除;有機資材及小型農機補助問題,農糧署及屏東縣政府代表,建議由輔導單位提補助計畫送相關單位辦理。
最後,蔡副場長針對農民關心的整枝修剪的問題,配合張副研究員實地示範咖啡樹修剪,讓農民印象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