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應用無人載具技術精準掌握農作物生產訊息
農糧署表示,該署去(101)年委託逢甲大學地理資訊中心,以高科技之遙控無人載具(如附圖1),試行調查苗栗縣卓蘭鎮神明段農作物種植情形,期取代以往以人力現地辦理農作物調查方式,由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以400公尺航高拍攝之影像效果最佳,透過影像套繪地籍圖,再與現地調查結果相互勾稽比對(如附圖3),可精確快速辨識葡萄、梨等作物並掌握種植面積,精確度接近9成,未來將逐年建立各種作物判釋技術,可與現行農情調查方式相輔相成。
首度運用無人載具調查作物精確快速掌握種植面積
農糧署指出,遙控無人載具(UnmannedAerialVehicle,UAV)常運用於堰塞湖與山坡地災害之監測,農作物除水稻外,因作物相複雜,國內尚未實際運用於農作物面積調查,該署為研究其可行性,去年委託逢甲大學研究團隊,利用搭載高解析度相機之UAV,分別在1000公尺、800公尺,以及400公尺等不同高度,拍攝苗栗縣卓蘭鎮神明段農作物影像(如附圖2),該署表示,UAV運用於作物調查較傳統方式快速,調查費每公頃約需500元,雖比現行PDA調查高約4倍,成本相對較高,但其機動性高,極適於小區域之調查。
繼續研究UAV輔助調查可行性有效提昇調查時效性及準確性
農糧署強調,該署目前透過公所人員運用PDA、平板等行動載具調查,運用衛星定位查詢比對農地位址與實際種植情形,並匯入該署建置「行動化敏感作物種植面積調查系統」資料庫,雖可獲得相當精確之農作物種植訊息,但部分區域因自然地形之障礙,如高山、溪谷等,人員有調查之困難或視線受阻,難以精確判斷面積,以致影響調查成果。未來該署將繼續研究以UAV結合光譜輔助作物面積調查及災後作物受損情形之可行性,以有效提昇農作物調查之時效性與準確性,並協助公所人員實際運用於災害勘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