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新興保健中藥草-北沙參
刊登日:102/12/10

北沙參(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為繖形科植物,別名銀條參、白沙參等,利用部位為根部。北沙參最早記載於『本草匯言』,其性味為甘、苦,微寒,無毒。主治肺虛咳嗽,咯痰不爽,咽乾,喉痛,虛熱燥咳。在傳統利用上有清肺火,養肺陰,除虛熱,鎮咳祛痰,滋補之功效。根和全草含揮發油,根並含有補骨脂素、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生物鹼和澱粉等成分。在日常生活中常可以和黃耆、黨參、枸杞及西洋參等食材作為養生藥膳,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
北沙參性喜溫暖濕潤之環境,以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黏土地和排水不佳之土壤較不宜種植;忌連作。北沙參利用種子繁殖,種子在濕潤和低溫條件下發芽情況較佳,並以當年新鮮採種之種子發芽率較高。北沙參之種植以種子直播或育苗移植之二種方式種植,種植適期為每年3-4月,採用種子直播方式種植者,於整地作畦完成後將種子直播於畦上,覆土深度約2-3公分;採用移植種植者為將種子播種於育苗盤,約2-3週種子開始發芽,待長出3-4片本葉時即可移植田間定植。種植行株距為100×30公分。北沙參植株葉片開始枯黃時可以收穫根部,一般於11-12月份為收穫適期,收穫之北沙參新鮮根部以清水洗淨,除去泥沙雜質及根皮後,於40℃的烘箱中乾燥,待乾燥完全後可利用真空包裝,儲藏於4℃之冷藏庫中即可。
臺灣中草藥市場向來以進口為主,進口中藥材常有農藥殘毒、重金屬及不當炮製等安全疑慮,近年來更由於全球暖化、極端氣候之影響,中草藥價格與品質波動很大,影響消費者食用之安全及中草藥產業之發展,因此,未來該場將輔導農民以優質、安全的栽培技術生產新興中藥草-北沙參,未來並可依據北沙參之保健特性,開發多樣化保健機能性保健產品,促進本土中草藥產業之發展。
![]() |
|
| 北沙參植株田間生長情形 | 北沙參植株開花情形 |
![]() |
![]() |
| 北沙參植株結果生長情形 | 花蓮地區栽培之北沙參根部品質優良 |
![]() |
![]() |
| 北沙參新鮮根部之縱切面 | 北沙參根部之橫切面 |
![]() |
![]() |
| 北沙參在花蓮地區的生育情形良好 | 北沙參藥膳 |
上一篇
鮮食金柑 健康安全好處多
下一篇
活化休耕地好選擇 善化下營展成果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5%
我喜歡:4%
很實用:23%
夠新奇:4%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15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