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地產地消-採梅與傳統插秧農遊料理體驗!
刊登日:103/03/21
859
春季是萬物滋長的季節,也是梅子成熟與適合稻田春耕的時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3月19日、20日分別於花蓮富里鄉豐南村、宜蘭三星鄉行健村辦理了2場次地方特色農遊料理研習活動,讓家政媽媽們能運用在地當季生產的有機蔬果開發健康輕食料理。
花蓮富里鄉豐南村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推動富麗有機樂活聚落五個村之一,具有豐富的海岸山脈天然景致,盛產有機米及梅子,淺山的環境分布著梯田景觀與低密度開發的果園,成為東部第一個文化景觀區,更是推動里山倡議最佳場域,值得熱愛山林田野的人們深度探訪。此次農遊料理將以現在盛產的有機梅子,做為參加活動的學員們主要體驗項目,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加工研究室協助研發以在地的米與梅子,製作最道地的梅醋,尋找社區產業天然好滋味,建立未來社區農產業與生態旅遊發展的開端。
宜蘭三星鄉行健村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推動宜花有機廊道;位於宜蘭的第一個有機村,地處蘭陽平原鄰近中央山脈的村落,潔淨的溪水與灌排分離的水圳,保證有機米生產無汙染之虞,更有一群農夫堅持有機生產稻米與各式蔬菜,寧靜的村落因此打開知名度,讓企業願意持續與行健村合作認養所生產的有機米,延續以往;今年亦將於插秧季節回到行健,進行插秧體驗與認識傳統農村。此次農遊料理將體驗傳統插秧,以當季蔬菜與有機米作為食材進行料理示範,研習活動並邀請當地知名的「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主持人廖誌汶先生,暢談農業創意行銷開創農村共同產業的機會。
本次研習課程報名相當踴躍,參加的學員包含宜蘭、花蓮兩縣的家政班成員、農民學院青年農民及有機村村民、原鄉部落,共計有150餘人參加,透過研習活動,散播地產地消新觀念。運用在地的食材除了可以吃到最新鮮的蔬果,也符合低食物里程的環保概念,而有機的農產品更是具有健康與友善生產的意涵,未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持續推廣地方農產的運用,辦理相關研習與活動,協助有機農業與地方特色農產的發展與提升。
花蓮富里鄉豐南村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推動富麗有機樂活聚落五個村之一,具有豐富的海岸山脈天然景致,盛產有機米及梅子,淺山的環境分布著梯田景觀與低密度開發的果園,成為東部第一個文化景觀區,更是推動里山倡議最佳場域,值得熱愛山林田野的人們深度探訪。此次農遊料理將以現在盛產的有機梅子,做為參加活動的學員們主要體驗項目,由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加工研究室協助研發以在地的米與梅子,製作最道地的梅醋,尋找社區產業天然好滋味,建立未來社區農產業與生態旅遊發展的開端。
宜蘭三星鄉行健村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所推動宜花有機廊道;位於宜蘭的第一個有機村,地處蘭陽平原鄰近中央山脈的村落,潔淨的溪水與灌排分離的水圳,保證有機米生產無汙染之虞,更有一群農夫堅持有機生產稻米與各式蔬菜,寧靜的村落因此打開知名度,讓企業願意持續與行健村合作認養所生產的有機米,延續以往;今年亦將於插秧季節回到行健,進行插秧體驗與認識傳統農村。此次農遊料理將體驗傳統插秧,以當季蔬菜與有機米作為食材進行料理示範,研習活動並邀請當地知名的「稻田裡的餐桌」計畫主持人廖誌汶先生,暢談農業創意行銷開創農村共同產業的機會。
本次研習課程報名相當踴躍,參加的學員包含宜蘭、花蓮兩縣的家政班成員、農民學院青年農民及有機村村民、原鄉部落,共計有150餘人參加,透過研習活動,散播地產地消新觀念。運用在地的食材除了可以吃到最新鮮的蔬果,也符合低食物里程的環保概念,而有機的農產品更是具有健康與友善生產的意涵,未來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將持續推廣地方農產的運用,辦理相關研習與活動,協助有機農業與地方特色農產的發展與提升。
農改場輔導梅醋製作學員興致高昂 | 參觀梅園學員合影留戀 |
參觀豐南部落工藝坊 | 豐南部落歌舞教唱學員中午上課精神奕奕 |
豐南社區以自產鹹鴨蛋製作三色蛋教學學員認真紀錄 | 活動結束於小天祥前稻田合影留戀 |
用行健米跟蔬菜做壽司 | 坤彰伯的地瓜搭配在地甜米糕粥做成地瓜圓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0%
我喜歡:15%
很實用:29%
夠新奇:3%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9/10/24
Good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8/20
很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4/07/30
很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3/22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