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有腳印市集」綠色保育成果發表會
林務局和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多年來輔導農友不用農藥、化學肥料,避免傷害環境的農法,並生產「綠色保育標章」認證的農產品,已有豐碩的成果。自103年12月6日起每周六林務局、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臺灣博物館於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田裡有腳印市集」,提供大台北地區民眾選購環境友善及安全的農產品。
林務局副局長張彬表示,98年底台南市官田的水雉誤食了農民混有農藥的稻穀致死,這讓我們瞭解,保護瀕危的水雉,不能只是在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作保育,還必須盡量排除這些保育類動物面臨到的威脅,所以林務局和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99年起開始輔導農友以不使用農藥化肥的耕作方式,採用避免傷害保育類動物(如水雉)或特殊需保護生物的各種管理措施,積極營造適合水雉之生存環境,所生產之農產品並不得檢出農藥殘留,這些農田簡稱為「綠保田」,並在100年推出「綠色保育標章」,便於民眾辨識符合綠色保育概念生產的農產品。
這些關愛環境注重生態的農夫卻常處於弱勢,除了得面對成本高、產量少及賣相不佳外,也要擔心通路銷售等相關問題。因此,為了讓他們能夠永續地經營並兼顧農田生態保育,擴展銷售通路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林務局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乃與文化部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每周六在臺灣博物館的南門園區展現林務局綠色保育成果,辦理「田裡有腳印市集」,也讓大台北地區民眾未來可以到這邊選購環境友善的農產品。
林務局說,「田裡有腳印市集」在持續食安風暴下,展現弱勢小農「滴滴綠意遍大地、綠保農夫護食安」,愛護台灣的強大心意。今天的活動有「綠保標章」認證之農友以農產品展售、座談、尋寶遊戲、蔬食品嚐、表演及解說導覽之方式,和社會大眾分享農友兼顧經濟及生態多樣性的耕作模式,讓大眾瞭解綠保耕作對食物安全與保育野生動物的重要性,體會農友的辛勞並能支持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而達到永續農業、永續生活的模式。
參考資訊:
目前全台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農友有104戶,除了在台南市官田區保育水雉外,全臺還有在新北市貢寮區、坪林區、花蓮縣和台東縣,全是小農經營,農作物品項種類繁多,包括菱角、水稻、茶葉、水蜜桃,面積將近130公頃。
保育的對象包括:水雉、烏頭翁、八色鳥、朱鸝、環頸雉、大冠鷲、黃嘴角鴞、紫斑蝶、黃裳鳳蝶、翡翠樹蛙、台北赤蛙、諸羅樹蛙、大田鱉、食蛇龜、台灣白魚、食蟹獴、白鼻心、穿山甲等共有27種保育類動物。
發展出來的農產品,例如台南保育水雉生產的有機菱角與菱香米、新北市貢寮區保育食蟹獴的和禾米、坪林保育翡翠樹蛙的有機茶、花蓮縣保育環頸雉的有機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