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場「香茹穩定栽培技術」觀摩會,開啟香茹量產新模式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改變香茹粗放栽
培模式,以穴盤苗代替種子直播,利用黑色塑膠膜及抑草席抑制雜草,另以籃耕進行周年栽培,成功建構香茹量產技術,特於本(104)年7 月1 日(週三)上午10 時,在高雄場內舉辦「香茹穩定生產技術」示範觀摩會,觀摩會由黃場長主持,羅文冠助理研究員簡報試驗成果,產、官、學各界參加踴躍,研究香茹機能性成分超過10 年的義守大學洪哲穎教授,也出席說明香茹優越的保健功能,參加人員互動熱烈。
高雄場場長黃博士指出,香茹(Glossogyne tenuifolia)又名風茹或鹿角
草,為多年生菊科香茹屬植物,是澎湖地區重要的保健作物,自古以來被澎湖居民當作消暑解熱的青草茶,也深受觀光客喜愛,但102 年衛服部才將其正式列為傳統食品品項。台灣地區香茹主要分布於澎湖縣、屏東縣及台東縣等3個地區,其中以澎湖縣分布最廣。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香茹具有消炎、解熱、利尿等功效;近年來許多學術期刊相繼報導,香茹富含多種植物精油及鐵、鈣、鎂等微量元素,且含有3 種類黃酮及24 種綠原酸等成分,不但具有抗氧化、抑制發炎、抗細胞突變、抗B 型肝炎、預防肺腺癌(A549 病株)、預防骨質疏鬆的功能,更有降血脂、血糖及血壓等代謝症候群的功效,很有潛力發展成為保健產品,高雄場並已開發成功香茹即溶茶包、濃縮膠囊及錠劑的加工技術。
黃場長進一步表示,香茹對逆境容忍度高,栽培容易,少有病蟲害發生,但目前僅在澎湖地區有經濟生產,種植面積約8-10 公頃,年產乾草約40。其量產關鍵在於栽培時期的雜草控制及良好排水,調查顯示,目前香茹每期作平生產成本約25 萬,除草工資約占總生產成本的86%。近年來因農村人口老化,澎湖的香茹耕作面積及產量都呈下降趨勢,無法滿足產業需求。因此,高雄場積極建構安全穩定的量產技術,並在澎湖以外地區進行試作,期望擴大栽培面積,滿足市場需求。經多方測試,結果顯示,利用穴盤育苗,配合「畦面覆蓋」栽培,全程不需施用殺草劑,且減少55%除草工資,達到安全、省工、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103 年秋季在嘉義地區,依此模式以慣行農法試作,結果栽培期縮短一個月,每公頃可生產4.1 公噸乾草,春作每公頃淨獲利近20萬元,估計全年(共春、秋二期作)可獲利50 萬元以上。今(104)年更在屏東縣潮州鎮,請青年農民-林文榮先生,嘗試以有機方式栽培,結果香茹生長良好,幾乎沒有病蟲害發生,並可以有效控制雜草;但可惜,採收前遇上連續梅雨,數日積水造成根部腐敗,以致全軍覆沒。
本次在高雄場展示的栽培模式,採「畦面及畦溝覆蓋」以抑制雜草,並做高畦加強排水,同時也示範可全年栽培,保留宿根的籃耕栽培模式,成果都非常良好,所有參加人員都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咸認只要能建構完整的產業鏈,香茹的確是值得發展的保健植物。
聯絡人:羅文冠助理研究員;施純堅分場長
電 話:08-7746734;06-921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