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首例-瓜子鱲(黑毛)繁養殖技術開發成功 磯釣寵兒變身產業新兵
每年冬季總有許多磯釣客無畏寒風巨浪在東北角的礁石區耐心等候黑毛的出現,俗稱黑毛的瓜子鱲由於肉質鮮美,加上捕獲量不高,批發價每公斤價格高達新台幣700~1000元,為高經濟價值魚種,但願意付出高價一親芳澤的消費者始終絡繹不絕,為發展潛力產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合作,成功開發瓜子鱲繁養殖與種苗量產技術,讓磯釣寵兒變身產業新兵。
臺灣原生魚種,創新養殖技術
漁業署說明,瓜子鱲為臺灣原生魚種,主要棲息於臺灣東北部礁岩海域,常出沒於浪大、寬闊水深之礁岩處,耐受溫度介於8~33℃,屬於溫水性魚類。臺灣冬天寒流來襲水溫降至9 ℃以下時,瓜子鱲無任何異狀,並不會有凍傷或凍死的情形。瓜子鱲幼魚階段為雜食偏肉食性,隨著牙齒及消化道發育完全漸漸轉為雜食偏草食性,喜歡食用大型細嫩海藻,每年冬季到初春時節會靠近礁岩岸邊啃食藻類,此時魚身肥滿,魚肉中甚至會飄散出海藻的清香。
減少魚粉使用,環保性的養殖魚種
漁業署表示,由於瓜子鱲以藻類為主食,在飼養過程中可減少魚粉與動物性蛋白質的使用,是極具環保性的養殖魚種。目前魚粉主要來自海洋中的小型魚類,近年來大部分海洋生物資源逐漸呈現過度開發,魚粉產量亦受波及,透過草食性魚種的開發,不但降低生產成本,更可以減少魚粉使用,有益海洋資源的重建,達到兼顧生態保育與資源永續的目標。
取代虱目魚,成為文蛤工作魚種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臺灣週邊海域冬季水溫偏低,許多養殖物種因寒害大量死亡,業者損失慘重。瓜子鱲具有耐寒的特性,可以取代虱目魚於文蛤養殖池中作為工作魚,不但可以在冬季持續清除藻類,提高文蛤產量,更可成為文蛤養殖業者額外的收入來源之一。
復育沿近海漁業資源
瓜子鱲是東北角沿海海域珍貴漁業資源,為了滿足沿近海漁業資源復育的需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藉由藍色經濟成長計畫,開發出如黑毛這樣高經濟原生魚種養殖技術,不但是養殖產業適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方向,也是發展栽培漁業,建立藍色經濟成長重要工作。透過計劃性漁業資源的復甦,將可為我國海洋產業永續經營奠定良好的基礎。
聯絡人:黃鴻燕副署長
電 話:092008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