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業改良場籲注意新紀錄害蟲-茶摺粉蝨的危害與防治
臺灣茶園中常見的粉蝨,除了大家熟悉的刺粉蝨外,於 2014 年 2 月在新竹縣新埔鎮之茶樹葉片首次發現了另一種有別於刺粉蝨的新紀錄害蟲-茶摺粉蝨。目前已通報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籲請相關單位注意防範。茶摺粉蝨 Aleurotrachelus camelliae (Kuwana, 1911) 屬於半翅目 (Hemiptera) 、粉蝨科 (Aleyrodidae) 的昆蟲。此蟲主要分布於日本及中國,刺吸危害茶樹、油茶及山茶。經本場調查已確認該害蟲於坪林茶區、三峽茶區、龍潭茶區、頭份茶區、日月潭茶區、名間鄉茶區、古坑茶區及鹿野茶區均有蹤跡。
茶摺粉蝨 4 齡若蟲體黑色有金屬光澤,橢圓形,背中央有條隆起的脊,具有明顯體緣並會分泌透明膠質覆蓋蟲體,大小約 1.0 mm x0.75 mm ,以老熟若蟲在葉背越冬,翌年春天開始羽化, 3 月下旬至 4 月時棲群密度最高。成蟲飛翔力不強,卵大多產於葉片背面,排列成弧狀。卵初為白色半透明,發育後呈紅棕色,長形略彎曲,香蕉形,基端有卵柄,插入葉背氣孔內,大小約 0.2 mmx0.075 mm 。初孵化若蟲在卵殼附近移動,隨即固著在葉背吸食汁液危害茶樹葉片,並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使得葉片上覆蓋一層黑色黴狀物,阻礙光合作用影響樹勢。多發生於夏秋季節,茶園較陰暗、通風不良之區域。
防治與管理方法
一、茶摺粉蝨於通風不良的茶園密度較高,管理時宜注意通風狀況,並適當剪除燒毀被危害的葉片以減少蟲源。
二、茶園全年懸掛黃色黏紙誘殺成蟲,每隔 5 公尺 使用一張,約 2 星期更換一次,並視其黏性調整更換時間。
三、本場藥劑試驗初步篩選結果顯示,核准登記於植物保護手冊茶樹粉蝨類使用之藥劑 ( 如表一 ) ,對茶摺粉蝨具防治效果。建議於若蟲發生初期開始施藥,藥劑應輪替使用。
結語
茶樹為我國重要之經濟作物,油茶更是近年的重點新興作物。隨著油茶栽種面積不斷增加,茶摺粉蝨對油茶的危害應特別留意。然目前對茶摺粉蝨的發生生態及生活史尚未完全了解,茶摺粉蝨及茶刺粉蝨在茶園中更是難以用肉眼區分。因此,農友們應特別留意茶園及油茶園內粉蝨的發生情形,如危害情形嚴重應即時向本場通報,以尋求防治資訊。
* 殺蟲劑抗藥性執行委員會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 IRAC) 。 IRAC 將殺蟲劑依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方式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編碼。在實際使用時,應選擇不同代碼的藥劑輪用或混用,才可降低抗藥性的發生。
( 聯絡人:寧方俞、曾信光 03-48220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