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東北季風盛行,籲請預防水稻白葉枯病之發生
刊登日:104/10/22
2,262
花蓮二期作水稻現在正是孕穗期及抽穗期,又適逢颱風接連帶來之風雨以及即將進入之東北季風時節,正適合水稻細菌性病害—白葉枯病的發生。近日已於玉里長良及萬里等地區發現白葉枯病的零星發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民需於氣溫回溫後即刻進行預防措施,避免白葉枯病及其他細菌性病害對二期水稻生產造成危害。
白葉枯病病斑常起源於葉緣,病菌由水孔侵入,在葉片邊緣形成波浪狀黃色條紋病斑,隨著葉脈往下蔓延。另外,近年於田間亦發現另一外觀與水稻白葉枯病極為相似的病害,其為白葉枯病病原菌的變種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本病害危害徵狀初期病斑呈現暗綠色水浸狀半透明斑點,而後在葉脈間伸展形成半透明狀條斑,持續擴大可達寬 0.5-1.0mm、長 3-15mm 的條斑,最後轉為褐色病斑。條狀病斑會相互融合成橙黃色不規則斑塊,之後轉為灰白色,嚴重時全葉乾枯內捲。
此二種病害皆好發於高溫多濕的環境,且會藉由風、雨水、露水及灌溉水來傳播,尤其是颱風造成稻葉的傷口或昆蟲取食後的食痕均會助長此兩病害的蔓延。防治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及白葉枯病的成敗關鍵在於正確的防治時機,花蓮農改場建議農友須於二期作水稻生育後期加強防治。慣行農友可於水稻幼穗形成期前施用一次6%撲殺熱粒劑預防,或於發病初期使用10%克枯爛可濕性粉劑或10%鏈四環黴素水溶性粉劑,每隔10天施用一次,連續施用3次。有機栽培之農友對於水稻細菌性病害的防治更需著重於栽培管理,除了避免過量氮肥施加及拉寬行株距外,也可配合施用枯草桿菌及1500倍亞磷酸等非農藥防治資材。各種藥劑施用時機皆須避免正午日照直射時施用,除了藥劑容易分解外,同時產生藥害的機會也較大。如農友有病蟲害防治的相關問題,可電洽花蓮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電話:03-8521108分機360)。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5%
我喜歡:8%
很實用:42%
夠新奇:12%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小老媽(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5/31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