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種苗 讓草莓少施肥 少噴藥 豐產又優質
草莓屬高經濟作物,結合觀光休閒農業,已成為國內代表性之六級產業,具發展經濟效益,但近年來因苗期病害問題,屢有用藥防治不彰且產量不穩定情形,使農民栽培極為困擾。為推廣草莓健康種苗以解決前揭難題,農糧署協同種苗改良繁殖場、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成立草莓技術服務團,推動健康管理及高架栽培,使產量提高15%,農民收益顯著提升。
建立健康種苗生產體系,確保種苗品質
農糧署表示,國內草莓生產面積約500公頃,產量約9,000公噸,主要產地包括苗栗、南投、新竹等縣,其中苗栗縣占9成,為最重要之產區;年需草莓苗約2,750萬苗(產值1.7億元)。草莓育苗期在4月-9月,長達6個月以上,育苗期最大瓶頸在於病蟲害管理,尤其 7-8月高溫多雨為炭疽病好發及蔓延關鍵期,常造成種苗定植後苗株枯萎死亡。受害植株之葉柄、走莖變黑,且根系褐化,腐爛,並危害果實及植株各部位,例如去(104)年11-12月暖冬,導致田區炭疽病發病率達2成,影響甚鉅,農民必須再行補植,徒增成本及勞力。
技術服務團巡迴輔導,草莓品質及產量俱增
農糧署說明,為提升草莓種苗品質及克服面臨瓶頸,農糧署協同種苗改良繁殖場、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成立草莓技術服務團,建立健康種苗生產培育體系,輔導農民健康管理及安全用藥,輔導設置高架穴植育苗設施約30公頃,可供應300公頃所需草莓苗占栽培面積6成,且高架育苗設施可讓農民不用蹲踞進行栽培管理,減輕高齡農民體力負擔,增加青年農民留農意願,也逐漸受到草莓農採用。
該署進一步說明,另在草莓產區設置苗期病蟲害防治監測6處(苗栗區5處、南投1處),逐步建立草莓三級健康種苗繁殖體系,使用健康草莓苗可減少施肥量,並降低病蟲害防治次數及施藥量,配合良好田間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清園工作,成活率提高30%,產量提高15%,為提升草莓對異常氣候的適應力及品質,穩定生產,將加強推廣草莓溫網室設施栽培包括高架栽培、多層立體栽培等,單位產量為傳統土耕栽培3-4倍,累計已推廣17公頃,將成為未來栽培新趨勢。
聯絡人:林副署長麗芳
聯絡人信箱:mcoa@mail.afa.gov.tw
聯絡人電話:049-23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