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小心!新紀錄種虎頭蜂現身台灣
刊登日:105/05/25
1,127
台灣虎頭蜂增添一新紀錄種 — 雙色虎頭蜂(Vespa bicolor),這是由林業試驗所與嘉義大學助理教授宋一鑫博士組成的團隊於2014年共同發表在國際期刊「昆蟲科學」(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上的研究成果。
台灣目前有紀錄的虎頭蜂共計8種,新確認的雙色虎頭蜂使台灣虎頭蜂的種類增至9種。早於2003年,林業試驗所趙榮台博士即在台中市神岡的養蜂場發現並採集到多隻雙色虎頭蜂,只是當時沒有找到蜂窩和雄蜂,不能確定這種虎頭蜂是否在台灣立足。2011年宋一鑫博士於在苗栗縣三義鄉再次發現雙色虎頭蜂,之後陸續於銅鑼鄉、三義鄉採集到數個蜂窩,證實雙色虎頭蜂已在台灣立足。
林業試驗所陸聲山博士表示,所謂的新紀錄種,並非科學上的新種,而是第一次確認在某地分布的物種。研究人員根據過去相關的文獻報告,以及雙色虎頭蜂目前已知的分佈模式,推測牠可能是一個外來種。初步觀察已確認雙色虎頭蜂會捕食養蜂場的蜜蜂,也和其他虎頭蜂一樣,可能螫傷人畜,為了防範雙色虎頭蜂對養蜂業的衝擊以及對本土生態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陸博士表示,應該持續、擴大調查,監測雙色虎頭蜂的族群的變化。
雙色虎頭蜂為中大型昆蟲,全身淡黃,僅有中胸背板黑色,廣泛存在於亞洲大陸,分布包括印度、尼泊爾、越南、中國的福建、廣西、江西、四川、雲南、香港。然而,臺灣自日治時期迄今一百多年以來的昆蟲採集紀錄,從未有人發現過雙色虎頭蜂。牠的體色斑紋與本土其他虎頭蜂極易區別,目前已知的分布範圍極為侷限,鄰近台中的海港和空港,推測是近年來意外引進台灣的外來種。研究團隊探討引進的可能原因很多,主要是虎頭蜂越冬期間可長達數個月,且越冬期間蜂后幾近處於不活動的狀態,因此只要有一隻蜂后躲藏在木頭或貨物內,蜂后便可能透過人為運輸等管道而移至相隔甚遠的他處。
虎頭蜂在生態上扮演捕食者和授粉者的角色。牠們會捕食蠅類、蚜蟲、蝗蟲和鱗翅目幼蟲等害蟲以哺育其幼蟲,對於害蟲族群量的控制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捕食性的虎頭蜂,卻也對世界各地的養蜂業造成威脅,尤其是入侵性的虎頭蜂。趙榮台博士曾研究過虎頭蜂對臺灣養蜂業之影響,當時紀錄包括黃腰虎頭蜂、擬大虎頭蜂、黑絨虎頭蜂、姬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及黃腳虎頭蜂等6種虎頭蜂都會捕食蜜蜂。其中,中華大虎頭蜂對蜜蜂造成的毀滅性危害才是蜂農最擔憂的。目前雙色虎頭蜂雖已在台灣已立足,也發現偶爾會到養蜂場捕食蜜蜂,但相較於中華大虎頭蜂所造成
的危害還算是輕微的。
去年的觀察,發現雙色虎頭蜂已往北擴散至新竹縣橫山鄉,所以研究團隊於去年底開始在該地周圍設置誘引陷阱,進行初步監測調查。陸聲山博士認為未來進一步於南、北各地低海拔地區設置誘引陷阱監測,實有其必要性。陸博士也呼籲各地蜂農或熱愛自然生態的人士民眾若發現疑似的雙色虎頭蜂,可以與他(sslu@tfri.gov.tw) 聯繫,以便蒐集更多雙色虎頭蜂的分布資料。
林業試驗所所長黃裕星表示,該所對於基礎研究調查工作的推動,秉持一貫支持的態度,也期勉該所研究人員貢獻心力,持續結合國內外專業領域的人才,鼓勵公民科學家的參與,監測外來種並降低其入侵的風險。
新聞聯絡人:林業試驗所 森林保護組 陸聲山 副研究員
聯絡電話:02-23039978轉2513
傳真:02-23078755
E-mail:sslu@tfri.gov.tw
上一篇
土地使用若合宜 水源涵養保無虞
下一篇
種子檢查室搬新家 服務不間斷!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1%
我喜歡:15%
很實用:26%
夠新奇:15%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chousales(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5/2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