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跟著Ina的腳步,認識阿美族的飲食與文化
刊登日:105/11/09
628
阿美族被稱為吃草的民族,Ina(部落媽媽)總會採集住家周遭的野菜,變身為植物學家,辨識出各種路邊雜草其實是美味食材。為結合原住民農耕、文化與地產地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邀請O ’ 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合作,於11月5日舉辦「阿美族廚房小旅行」活動,帶領消費者深入體驗光復鄉馬太鞍的野菜文化。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致力於原住民農產業的技術研發與輔導,進行原民作物保種,建立野菜栽培技術,開發相關加工產品,輔導部落發展農業休閒體驗活動,舉辦部落行動教室等。為促進原住民農產業朝六級化發展,今年承蒙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的支持,進一步將地產地消的概念結合原住民傳統文化,特別邀請O ’ rip團隊攜手合作,經歷十餘次的溝通討論與田野拜訪,推出【尋原味】花蓮人廚房的穿梭旅行的系列活動,一起探索部落農遊的各種可能。
O ’ rip團隊表示「如果不走入廚房,我們終究錯過去理解該人群與環境互動的機會,陌生其歷史變遷過程與現代處境,當然也不容易觸及該文化的精髓」,所以系列活動設計以探索各族群的廚房為出發點,有食材課、烹飪課、食器課、飲食倫理的課程,圍繞著「土地到餐桌」,除了趣味,也希望找回族群老一輩溫暖的記憶,讓文化傳承變的有可能。由「阿美族廚房小旅行」揭開序幕,本次主題旅行內容包括依四時採集的野菜、家屋周邊的多樣化野菜、芳香四溢的紅糯米、tipid竹製盛湯器製作、邦查有機農場的野菜保種與推廣等。
本次「阿美族廚房小旅行」,拜訪了撒巴勒奧家族 馬太鞍第 66 代酋長之孫女陳玉蘭女士的家,在達人及部落耆老的解說及示範下,讓參與者深度體驗部落農耕與文化。Ina陳玉蘭召集了家族的兄弟姊妹及長輩共同參與,熱情接待訪客,兩位表妹帶領大家認識野菜、採集及處理,阿嬤教大夥藤編及苧麻編織,表哥及表弟解說部落飲食文化及家族歷史,潘大哥教大家製作阿美族的盛湯器。午餐是Ina們精心準備的阿美族野菜料理 buffet ,有當令的牧草心、翼豆、木鱉葉、過貓、葛仙米藻(天使的眼淚)、藤心,還有利用高溫的蛇紋石烹煮河裡抓的各種小魚、小蝦、螃蟹而成的綜合魚鮮湯 ......,讓大夥暖心又暖胃。退休的蔣老師參加本次活動,是因為對阿美族的原味食材與文化有興趣,加上非常認同O ’ rip的在地文化推廣工作,不但自己報名,還找了其他師生一起參加,經過一天的活動後,她表示 「這樣的小旅行是很不一樣的旅遊,很值得去深入與推廣,可以加深對在地的文化和廚房的認識,甚至開始想要動手去種一些食材 」 。
緊接著還有3場次的主題旅行將陸續展開,依序為卓溪鄉南安部落的布農族廚房、秀林鄉太魯閣廚房及豐濱鄉新社部落的噶瑪蘭廚房,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請上O ’ rip生活旅人工作室粉絲專頁報名,一起來穿梭部落廚房,探索部落農耕與文化!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6%
我喜歡:9%
很實用:45%
夠新奇:5%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5/22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