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推動綠色生態產業 提高我國國際能見度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花蓮及宜蘭兩縣農業發展之需求與特色,運用轄區好山好水、汙染少的環境優勢,致力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綠色生態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建構創新農業,研發農業科技與提供技術支援,以服務轄區農民與消費者。
花蓮農改場針對有機農田營造多樣生物棲地進行研究多年,成功開發田埂植被的操作和管理技術、輔導農民運用生態平衡原理管理田間蟲害問題。104年花蓮農改場更偕同林務局、農村發展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及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會合辦臺灣第一場結合生態服務型農業與里山倡議的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德國、紐西蘭、馬來西亞以及日本共5位專家講者,共同見證臺灣農業新發展。於研討會後,花蓮農改場持續致力於國際合作,於105年與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UFZ)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國內第一個有正式合作關係的農業試驗改良場所。
另花蓮農改場長年推動有機農業、維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更積極發展生態服務型農業,理念與里山倡議不謀而合,因此花蓮農改場積極申請加入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he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簡稱 IPSI),並於105年7月15日接獲入選回覆,成為台灣第一個加入的政府部門會員。花蓮農改場亦於105年度前往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大會 (IUCN) 報告花蓮農改場生態農業相關研究,提高我國國際能見度,並增進生態農業研究之宏觀視野。
文旦為花蓮重要果樹產業,花蓮農改場以開花地被植物操作管理(草毯)增加果園的生物多樣性的方式,達到增加管理害蟲、雜草、土壤水分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結果顯示馬蘭和魚腥草於文旦園內生長良好,月平均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0%以上,可減少農民除草次數和成本。而蟲相調查結果顯示,草毯處理區相較於一般雜草覆蓋區及雜草抑制蓆區,其物種數及個體數皆最多,物種豐度(species abundance)也最高,其中擬寄生者的物種豐度也以草毯處理區內的物種歧異度為最佳,顯示多樣的開花植被對於有益天敵寄生蜂具有正向的助益。花蓮農改場將持續調查,以長時間觀察與監控草毯操作對於文旦園之生態系統服務功效。
花蓮農改場將持續推動生態服務型農業,與更多單位及農友共同合作,把生態系統服務研發成果運用於田間,未來也將透過相關會議及活動,與各國互相交流相關知識、經驗和資源,促進農業生產地景的保全活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物多樣性目標。此外,為提升資訊傳播服務品質,方便農友取得花蓮及宜蘭地區重要農業訊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也於今年5月正式推出LINE@官方認證帳號,歡迎農友踴躍加為好友,接收農業技術新知,並有農改場的專家提供農業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