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生態農業推進 台灣新農業議題
刊登日:106/10/20
349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0月17日至10月19日舉辦為期三天之「2017國際水田地景多樣性經營工作坊」,議程不但汲取因應生態農業政策面之國外經驗外,更實際提升了台灣生態友善農業研究及國際合作能量。
本工作坊除了邀請國內學者及實際工作者外,亦邀請到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RRI)和日本保護國際組織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CI)的國外貴賓前來演講及指導並參與小組議題討論,過程互動熱烈,為台灣首次在生態農業研究領域舉辦之國際工作坊。
本工作坊過程主要在探討兩大議題,分別為「如何在都市化造成的破碎化農業地景下,維護糧食安全及生物多樣性之永續發展?」,另一個則是「不同地景尺度下不同操作模式是否影響水稻田之生產與生態」。前者議題是由於台灣部分地區過度開發的農舍和農路,造成稻田地景破碎,因此集結專家學者探討其對於水稻田生態系統服務是否影響以及如何進行研究;後者則在探討不同地景環境和操作模式下水稻田生態狀況與產量之間的關係,以及未來如何與政策結合推動綠色補貼。人類生計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以及永續生存,一直為當前重要之議題,而台灣現今推動的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事實上就是遵守永續之理念,以自然資源循環利用,改善並停止對於大自然的破壞,讓它恢復原有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提升人類收益。為了促進友善環境耕作並調整目前農作物產業結構,台灣各農政單位努力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期可給予農民適當之環境給付,以公共資源支持友善農業之推動。而本場便以此目標規劃試驗研究及國際交流,作為未來推動農業環境措施及政策執行之參照依據,並激發更多對於台灣永續農業的推動方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范美玲於工作坊開幕時表示:生態在台灣新農業永續經營上十分重要,希望本場及各研究單位可共同努力找到一套適合台灣的生產模式,結合政策維持農民生計和環境永續並進。三天的工作坊除了分組議題討論之外,也包含戶外試驗樣區實地訪查並交流研究調查方式,並且在最後一天彙整各方意見整理成結論,編印成冊,作為未來進行研究及政策之參考依據。
本場自2015年於臺灣花蓮舉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農村發展-生態農業與里山倡議國際研討會」,獲得各國與會專家對本場相關研究的肯定,之後更積極邀請我國參與相關合作計畫,以延伸出後續研究能量。經2016年與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及IPSI完成合作備忘錄簽署後,台灣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上的相關活動,而本場也為了促進各國生態農業學者與台灣研究者之交流,主導舉辦國際工作坊及研討會,並以台灣宜花地區為生態農業的出發點,實踐農業之生產、生活與生態三生功能之永續性。
花蓮農改場為此工作坊籌備了半年,特別邀請國內外生態農業的專家學者,從生態、農業和人類的角度,分享各自研究成果與推行經驗,以此工作坊作為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動適合台灣的友善生態農業方向,使人類生計與自然環境能尋求永續共存的和平之道。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4%
我喜歡:15%
很實用:32%
夠新奇:6%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