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建臺灣冷凍方舟,記雲端生命百科,存物種永續未來
刊登日:107/05/25
322
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全世界的動植物種類逐漸絕滅,為了減緩與降低生物多樣性損失可能帶來的害處,先進國家紛紛啟動前瞻性做法,保存國內外的生物遺傳物質,即俗稱的『冷凍方舟』計畫。今(24日)農委會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舉行成果發表,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趙淑妙、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副召集人王新民、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等皆出席盛會。
林務局2004年起開始推動「臺灣野生生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TaiBOL)計畫,收納本土野生動物冷凍組織與證據標本,並將資料數位化公開上網(http://cryobank.sinica.edu.tw)。這項工作也是生命條碼聯盟(Consortium Barcode of Life)及國際生命條碼計畫(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BOL)推動全球生命條碼資料庫(Barcode of Life Database, BOLD)建置所必須的基礎,同時也是向世界宣告臺灣固有生物資源智慧財產權的必要手段。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致詞表示,這龐大的計畫十多年來累積了大量的標本,計畫的意義不能一直被冷凍著,必須讓外界知道;從邵廣昭老師開始,十幾年下來,到後期新生代研究人員加入,不僅研究人員的心是熱的,林務局推動這個計畫的決心也從來沒有冷卻過。林務局也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告訴臺灣民眾和全世界,臺灣的物種多樣性不只是數字,也擁有每一個物種獨一無二的基因條碼,還有兩萬多個物種的基本資料,無論是形態、分布,甚至聲音等等,也都在陸續建置當中。
生命大百科另一個重要特色是公民參與,除了各個學門的專業人員外,還有許多業餘的研究者、愛好者,及公民科學家共同累積這些珍貴的資料。林務局也向大家呼籲,不管是否為本科系或相關領域的人,都歡迎一起加入,共享、共創,充實生命大百科資料庫。
林務局說明,TaiBOL計畫迄今已典藏了3,926種13,063件冷凍標本,以及1,983種、3,796筆生命條碼序列資料。2009年開始擴大收集菌類標本,已典藏1,177種、1,058件乾標本及1,166件活菌株,1,687筆生命條碼。
林務局強調,臺灣社會對物種知識的潛在使用需求,其實遠比想像中更為多元。TaiBOL計畫除提供生物多樣性的永久保存外,更可監控生物多樣性之改變,以進行各種生物學之研究,如分類、生態、演化及族群遺傳學等,同時亦可應用於未來全球高度競爭的生化與生物技術領域,甚至可能復育已滅絕物種,就好比電影《侏儸紀公園》中重現恐龍的情節。
生命大百科:最完整的線上物種資料庫
而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自2011年起響應的「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Encyclopedia of Life; EOL),則秉持「自己的物種自己寫」的精神,號召全臺生物學界與自然觀察愛好者共襄盛舉,共同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http://taieol.tw)線上資料開放平臺,並預計推出APP以便民眾在手機上瀏覽查詢。平臺不僅物種資料集中,內容更兼具權威性及準確性,透過深入淺出的圖文,介紹各物種的特徵、習性、分佈、棲地等。「臺灣生命大百科」與國際無縫接軌,讓各國人民皆可通過網路,看見臺灣生物獨特之美。在超過160位國內分類研究者與公民科學家社群協力下,TaiEOL計畫迄今已收錄物種解說21,642筆,涵蓋臺灣59,200種已知物種的三分之一,累積物種圖片逾24,000張,並採用「創用CC公眾授權條款」,免費開放各界使用。
TaiBOL計畫與TaiEOL計畫相輔相成,兩者一開始都是透過專家學者提供各式資料為主,如各分類專家提供標本、編撰供稿,政府單位開放圖書授權、專業資料庫的串連整合等,公眾協作比例相對不高。但為持續補足其餘的臺灣物種資訊、進一步擴大及強化公眾參與,並結合專業社群進行內容審定,走向全民共創、共享的開放平臺,希望公眾協作不限於自然觀察愛好者,而能擴及一般民眾。
如生態攝影師黃仕傑前後共提供了近600張臺灣原生昆蟲、蘭花、石松等圖資;臉書社團「蕈哥菇妹園地」發起人柯文俊教授2014年即主動提供社團夥伴所拍攝的大型真菌生態照,至今已近千張。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研究生張維倫亦轉化網站上的本土魚種生態背景知識,繪製了「青鱂魚」與「雷氏蝴蝶魚」插畫,回饋予「臺灣生命大百科」使用。此種共享、繼而共創的公眾參與模式,正是此平臺所想要進一步打造的。
而TaiEOL計畫除了研究用途以及提供教育部教育雲、TaiBIF (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和路殺社等進行資料介接,也將與「臺灣維基媒體協會」合作,把平臺內容釋放至維基百科,以維基協作的方式輔助物種條目的增修訂,待專家確認相關條目修訂後,再回饋至「臺灣生命大百科」。另亦將引入數位文化中心研發的「數位博物館」技術,希望透過含括人文與自然面向的展覽故事,引領大眾看見臺灣自然史、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而更愛護自然環境。
林務局最後強調,今後仍將繼續在已建立的基礎成果上繼續延伸擴展,以期能保存臺灣所有野生物的遺傳物質、建置生命條碼系統、建立每個物種資料頁面及物種照片,並以提供未來研究、教育、保育、復育及永續利用的重要材料;同時,鼓勵學術界人員、公民科學家或社會大眾能踴躍參與,透過Wikipedia或線上社群的方式一起共襄盛舉,提供更多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圖文資料,使這兩個完全開放的資料庫內容更充實完善,為保育臺灣的生物多樣性盡一己之力。
圖文影音資料請至 https://goo.gl/FsVRpJ
TaiBOL相關參考資料: https://goo.gl/HPUrdY
TaiEOL相關參考資料: https://goo.gl/rFQiLg
林務局2004年起開始推動「臺灣野生生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TaiBOL)計畫,收納本土野生動物冷凍組織與證據標本,並將資料數位化公開上網(http://cryobank.sinica.edu.tw)。這項工作也是生命條碼聯盟(Consortium Barcode of Life)及國際生命條碼計畫(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iBOL)推動全球生命條碼資料庫(Barcode of Life Database, BOLD)建置所必須的基礎,同時也是向世界宣告臺灣固有生物資源智慧財產權的必要手段。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致詞表示,這龐大的計畫十多年來累積了大量的標本,計畫的意義不能一直被冷凍著,必須讓外界知道;從邵廣昭老師開始,十幾年下來,到後期新生代研究人員加入,不僅研究人員的心是熱的,林務局推動這個計畫的決心也從來沒有冷卻過。林務局也希望藉由這個機會告訴臺灣民眾和全世界,臺灣的物種多樣性不只是數字,也擁有每一個物種獨一無二的基因條碼,還有兩萬多個物種的基本資料,無論是形態、分布,甚至聲音等等,也都在陸續建置當中。
生命大百科另一個重要特色是公民參與,除了各個學門的專業人員外,還有許多業餘的研究者、愛好者,及公民科學家共同累積這些珍貴的資料。林務局也向大家呼籲,不管是否為本科系或相關領域的人,都歡迎一起加入,共享、共創,充實生命大百科資料庫。
林務局說明,TaiBOL計畫迄今已典藏了3,926種13,063件冷凍標本,以及1,983種、3,796筆生命條碼序列資料。2009年開始擴大收集菌類標本,已典藏1,177種、1,058件乾標本及1,166件活菌株,1,687筆生命條碼。
林務局強調,臺灣社會對物種知識的潛在使用需求,其實遠比想像中更為多元。TaiBOL計畫除提供生物多樣性的永久保存外,更可監控生物多樣性之改變,以進行各種生物學之研究,如分類、生態、演化及族群遺傳學等,同時亦可應用於未來全球高度競爭的生化與生物技術領域,甚至可能復育已滅絕物種,就好比電影《侏儸紀公園》中重現恐龍的情節。
生命大百科:最完整的線上物種資料庫
而林務局與中央研究院自2011年起響應的「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Encyclopedia of Life; EOL),則秉持「自己的物種自己寫」的精神,號召全臺生物學界與自然觀察愛好者共襄盛舉,共同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http://taieol.tw)線上資料開放平臺,並預計推出APP以便民眾在手機上瀏覽查詢。平臺不僅物種資料集中,內容更兼具權威性及準確性,透過深入淺出的圖文,介紹各物種的特徵、習性、分佈、棲地等。「臺灣生命大百科」與國際無縫接軌,讓各國人民皆可通過網路,看見臺灣生物獨特之美。在超過160位國內分類研究者與公民科學家社群協力下,TaiEOL計畫迄今已收錄物種解說21,642筆,涵蓋臺灣59,200種已知物種的三分之一,累積物種圖片逾24,000張,並採用「創用CC公眾授權條款」,免費開放各界使用。
TaiBOL計畫與TaiEOL計畫相輔相成,兩者一開始都是透過專家學者提供各式資料為主,如各分類專家提供標本、編撰供稿,政府單位開放圖書授權、專業資料庫的串連整合等,公眾協作比例相對不高。但為持續補足其餘的臺灣物種資訊、進一步擴大及強化公眾參與,並結合專業社群進行內容審定,走向全民共創、共享的開放平臺,希望公眾協作不限於自然觀察愛好者,而能擴及一般民眾。
如生態攝影師黃仕傑前後共提供了近600張臺灣原生昆蟲、蘭花、石松等圖資;臉書社團「蕈哥菇妹園地」發起人柯文俊教授2014年即主動提供社團夥伴所拍攝的大型真菌生態照,至今已近千張。而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研究生張維倫亦轉化網站上的本土魚種生態背景知識,繪製了「青鱂魚」與「雷氏蝴蝶魚」插畫,回饋予「臺灣生命大百科」使用。此種共享、繼而共創的公眾參與模式,正是此平臺所想要進一步打造的。
而TaiEOL計畫除了研究用途以及提供教育部教育雲、TaiBIF (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和路殺社等進行資料介接,也將與「臺灣維基媒體協會」合作,把平臺內容釋放至維基百科,以維基協作的方式輔助物種條目的增修訂,待專家確認相關條目修訂後,再回饋至「臺灣生命大百科」。另亦將引入數位文化中心研發的「數位博物館」技術,希望透過含括人文與自然面向的展覽故事,引領大眾看見臺灣自然史、理解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而更愛護自然環境。
林務局最後強調,今後仍將繼續在已建立的基礎成果上繼續延伸擴展,以期能保存臺灣所有野生物的遺傳物質、建置生命條碼系統、建立每個物種資料頁面及物種照片,並以提供未來研究、教育、保育、復育及永續利用的重要材料;同時,鼓勵學術界人員、公民科學家或社會大眾能踴躍參與,透過Wikipedia或線上社群的方式一起共襄盛舉,提供更多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圖文資料,使這兩個完全開放的資料庫內容更充實完善,為保育臺灣的生物多樣性盡一己之力。
圖文影音資料請至 https://goo.gl/FsVRpJ
TaiBOL相關參考資料: https://goo.gl/HPUrdY
TaiEOL相關參考資料: https://goo.gl/rFQiLg
上一篇
與租民有約•共創雙贏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6%
我喜歡:11%
很實用:19%
夠新奇:11%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