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揭秘移居都市的猛禽 《城市遊俠—鳳頭蒼鷹》首映
刊登日:107/05/28
691
城市裡也有老鷹?顛覆許多人的想像,在大台北都會區,其實有一群神秘的保育類野生動物住戶──鳳頭蒼鷹。林務局自102年起與臺灣猛禽研究會合作,開啟臺灣都會地區鳳頭蒼鷹研究之門,經過幾年的努力,在臺灣北部都會公園、校園地區已蒐集到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這些珍貴的影像及研究歷程經由王喆宣導演轉化為《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生態紀錄影片,今(25日)在林務局大禮堂舉辦盛大的首映會,除了林務局局長林華慶、台灣猛禽研究會副理事長林思民、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等眾多貴賓出席,超過百位關心生態的民眾前來現場觀賞,更特別邀請56位新北市秀朗國小的小朋友一同先睹為快。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30年前劉燕明導演拍攝《藍鵲飛過》紀錄片,在全台苦尋藍鵲身影;過去特生中心姚正得要拍鳳頭蒼鷹,也都往中海拔山區跑。然而現在在都市就能看見台灣藍鵲,甚至有鳳頭蒼鷹、領角鴞等高階掠食者進駐,見證台北都會生態的劇烈轉變,這不僅說明了台北市都會生態比以前更加豐富,也因為這幾年的保育理念推廣,民眾對野生動物比從前友善得多。其次,都會中的公園綠地過去種植的樹木逐漸成林成蔭,提供這些猛禽非常好的築巢棲地,增加高階掠食者的生存機會。最後,現在公園管理也趨向自然化,留下落葉層腐植質,讓生態更豐富,提供完整的食物鏈,更減緩野生動物們面臨於都市生存的壓力。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也指出,大安森林公園在復育生態方面不遺餘力,而他也注意到,每次建好新的生態池,鳳頭蒼鷹總會搶先光臨,證明了生態環境規劃的重要。
林務局與臺灣猛禽研究會合作,探討鳳頭蒼鷹在都市與中低海拔山區相異的生存策略,6年來蒐集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及影像,透過這支紀錄片,也將揭開鳳頭蒼鷹生活、繁衍的神秘面紗,觀察近在咫尺的野生動物,也讓民眾瞭解這群生活在都會周邊的新鄰居面臨的生活挑戰。
由山野叢林來到水泥叢林的鳳頭蒼鷹
由於活動範圍廣大,加上族群數量少,日行性猛禽一向給人神秘、少見的印象。但原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保育類猛禽-鳳頭蒼鷹,卻顛覆了多數人的想像,悄悄進駐都會區,開始在臺灣各地城鎮的公園、校園中棲息、捕食、築巢,並成為都會區唯一穩定繁殖的日行性猛禽。
臺灣猛禽研究會在林務局經費補助下,在臺北都會地區展開日行性猛禽觀察,研究鳳頭蒼鷹在都市生態系中的生存情形,也找尋合適的繁殖巢位持續觀察、記錄。《城市遊俠-鳳頭蒼鷹》一片揭秘了牠們如何利用都市中零碎的樹林、採取何種策略以獲得足夠的食物,以及車水馬龍的城市環境對牠們生活的影響等;而牠們與人們生活區域重疊、必須學習如何共存外,生存棲地破碎化、植物綠帶分布不均、噪音干擾及施工等人為活動,是否會對鳳頭蒼鷹造成衝擊與威脅?這更是後續亟需探討的議題。
由通報救傷與拾獲雛鳥開始的旅程
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博士表示,大約十幾年前開始有受傷的鳳頭蒼鷹在市區由民眾發現而送醫,當時這些個體被認為是偶然經過都市並發生意外,一直到有民眾拾獲了落巢的鳳頭蒼鷹雛鳥,才確認牠們真的在都市叢林中開始安身立命、繁衍後代。
《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紀錄片呈現了調查人員如何研究鳳頭蒼鷹在都會中的生存方式、探討猛禽的生物及生態特性,也從鳳頭蒼鷹的救傷過程中,觀察到牠們在都市環境中與人類共存與衝突的畫面。除了在巢中的育雛行為外,片中也記錄了鳳頭蒼鷹獵食、移動的觀察與研究;另為了探究鳳頭蒼鷹夜間移動、白天停棲等活動模式,也在救傷後經評估可以野放的個體身上,使用背負式衛星追蹤發報器進行繫放追蹤。全片以民眾生活範圍內可以切身觀察到的猛禽為主角,以科學研究者的探索精神為引線,帶領觀眾一窺鳳頭蒼鷹的世界,也展現野生動物救傷的成果,增進大家的科普知識,提升環境教育。
由於日行性猛禽在生態系中扮演著頂層消費者的角色,林務局表示,將持續投入相關的基礎生態研究,隨著更多救傷、繫放個體追蹤及觀察的資料累積,對於牠們的活動和行為資訊也能夠有更多的掌握和了解,另也將持續與民間團體合作,藉助公民科學的力量,蒐集及記錄更多生態訊息,提供日後相關保育策略的擬定與推動。這次的紀錄片發表,也希望達到大眾對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重視及對環境的關愛。
對於北部鳳頭蒼鷹生態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進一步至林務局「自然保育網」下載研究成果報告《臺灣北部鳳頭蒼鷹利用棲地環境研究》,下載網址為: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559 。
活動影音資訊請至: https://goo.gl/9wbe7f
影片劇照及相關連結請至: https://goo.gl/MbpxJ2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30年前劉燕明導演拍攝《藍鵲飛過》紀錄片,在全台苦尋藍鵲身影;過去特生中心姚正得要拍鳳頭蒼鷹,也都往中海拔山區跑。然而現在在都市就能看見台灣藍鵲,甚至有鳳頭蒼鷹、領角鴞等高階掠食者進駐,見證台北都會生態的劇烈轉變,這不僅說明了台北市都會生態比以前更加豐富,也因為這幾年的保育理念推廣,民眾對野生動物比從前友善得多。其次,都會中的公園綠地過去種植的樹木逐漸成林成蔭,提供這些猛禽非常好的築巢棲地,增加高階掠食者的生存機會。最後,現在公園管理也趨向自然化,留下落葉層腐植質,讓生態更豐富,提供完整的食物鏈,更減緩野生動物們面臨於都市生存的壓力。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執行長郭城孟也指出,大安森林公園在復育生態方面不遺餘力,而他也注意到,每次建好新的生態池,鳳頭蒼鷹總會搶先光臨,證明了生態環境規劃的重要。
林務局與臺灣猛禽研究會合作,探討鳳頭蒼鷹在都市與中低海拔山區相異的生存策略,6年來蒐集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及影像,透過這支紀錄片,也將揭開鳳頭蒼鷹生活、繁衍的神秘面紗,觀察近在咫尺的野生動物,也讓民眾瞭解這群生活在都會周邊的新鄰居面臨的生活挑戰。
由山野叢林來到水泥叢林的鳳頭蒼鷹
由於活動範圍廣大,加上族群數量少,日行性猛禽一向給人神秘、少見的印象。但原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保育類猛禽-鳳頭蒼鷹,卻顛覆了多數人的想像,悄悄進駐都會區,開始在臺灣各地城鎮的公園、校園中棲息、捕食、築巢,並成為都會區唯一穩定繁殖的日行性猛禽。
臺灣猛禽研究會在林務局經費補助下,在臺北都會地區展開日行性猛禽觀察,研究鳳頭蒼鷹在都市生態系中的生存情形,也找尋合適的繁殖巢位持續觀察、記錄。《城市遊俠-鳳頭蒼鷹》一片揭秘了牠們如何利用都市中零碎的樹林、採取何種策略以獲得足夠的食物,以及車水馬龍的城市環境對牠們生活的影響等;而牠們與人們生活區域重疊、必須學習如何共存外,生存棲地破碎化、植物綠帶分布不均、噪音干擾及施工等人為活動,是否會對鳳頭蒼鷹造成衝擊與威脅?這更是後續亟需探討的議題。
由通報救傷與拾獲雛鳥開始的旅程
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博士表示,大約十幾年前開始有受傷的鳳頭蒼鷹在市區由民眾發現而送醫,當時這些個體被認為是偶然經過都市並發生意外,一直到有民眾拾獲了落巢的鳳頭蒼鷹雛鳥,才確認牠們真的在都市叢林中開始安身立命、繁衍後代。
《城市遊俠-鳳頭蒼鷹》紀錄片呈現了調查人員如何研究鳳頭蒼鷹在都會中的生存方式、探討猛禽的生物及生態特性,也從鳳頭蒼鷹的救傷過程中,觀察到牠們在都市環境中與人類共存與衝突的畫面。除了在巢中的育雛行為外,片中也記錄了鳳頭蒼鷹獵食、移動的觀察與研究;另為了探究鳳頭蒼鷹夜間移動、白天停棲等活動模式,也在救傷後經評估可以野放的個體身上,使用背負式衛星追蹤發報器進行繫放追蹤。全片以民眾生活範圍內可以切身觀察到的猛禽為主角,以科學研究者的探索精神為引線,帶領觀眾一窺鳳頭蒼鷹的世界,也展現野生動物救傷的成果,增進大家的科普知識,提升環境教育。
由於日行性猛禽在生態系中扮演著頂層消費者的角色,林務局表示,將持續投入相關的基礎生態研究,隨著更多救傷、繫放個體追蹤及觀察的資料累積,對於牠們的活動和行為資訊也能夠有更多的掌握和了解,另也將持續與民間團體合作,藉助公民科學的力量,蒐集及記錄更多生態訊息,提供日後相關保育策略的擬定與推動。這次的紀錄片發表,也希望達到大眾對野生動物保育工作的重視及對環境的關愛。
對於北部鳳頭蒼鷹生態有興趣的民眾,可以進一步至林務局「自然保育網」下載研究成果報告《臺灣北部鳳頭蒼鷹利用棲地環境研究》,下載網址為: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559 。
活動影音資訊請至: https://goo.gl/9wbe7f
影片劇照及相關連結請至: https://goo.gl/MbpxJ2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7%
我喜歡:19%
很實用:14%
夠新奇:5%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0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