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臺東場舉辦「藜稻輪作制度栽培示範觀摩會」
刊登日:107/11/27
559
為調整稻作產業結構及提高國產雜糧供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 於今(107)年11月26日上午,假臺東場豐里試驗地舉辦「藜稻輪作制度栽培示範觀摩會」,現場吸引近60人參與,立法委員劉櫂豪服務處、臺東地區農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均列席參加。會中介紹臺灣藜及水稻栽培管理技術,並說明藜稻輪作制度,現場農友反應熱烈。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雜糧是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除稻米之外,國內雜糧多仰賴進口,易因氣候變遷引發糧食歉收,進而影響國內糧食價格。為因應上述情況,臺東場建立臺灣藜與水稻輪作制度,以雜糧產量與品質為生產的首要目標,搭配稻作生產,期能提高國產雜糧栽培面積,降低水稻生產過剩的壓力。
觀摩會首先由侯助理研究員雅玲說明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提醒農友二期作水稻之種植、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要點。接著由黃助理研究員子芸介紹臺灣藜栽培管理技術及藜稻輪作制度,建議臺灣藜於12月~隔年4月種植,並選用早熟品系,以降低生育後期受高溫影響產能的表現;水稻種植期則與傳統二期作水稻相同,於7月~11月種植。透過本生產體系,期能增加雙期作水稻其中一期轉作雜糧之意願,進而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
臺東場陳信言場長表示,雜糧是國內糧食生產的缺口,除稻米之外,國內雜糧多仰賴進口,易因氣候變遷引發糧食歉收,進而影響國內糧食價格。為因應上述情況,臺東場建立臺灣藜與水稻輪作制度,以雜糧產量與品質為生產的首要目標,搭配稻作生產,期能提高國產雜糧栽培面積,降低水稻生產過剩的壓力。
觀摩會首先由侯助理研究員雅玲說明水稻栽培管理技術,提醒農友二期作水稻之種植、施肥及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要點。接著由黃助理研究員子芸介紹臺灣藜栽培管理技術及藜稻輪作制度,建議臺灣藜於12月~隔年4月種植,並選用早熟品系,以降低生育後期受高溫影響產能的表現;水稻種植期則與傳統二期作水稻相同,於7月~11月種植。透過本生產體系,期能增加雙期作水稻其中一期轉作雜糧之意願,進而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1%
我喜歡:11%
很實用:37%
夠新奇:7%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2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芬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11/29
藜稻輪作制度栽培
李*德(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11/28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