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紋夜蛾共同防治
文圖/簡秀芳
種植田菁休耕田在未進行防治的情況下,約有一半的休耕地為夜蛾發生高風險地區,因此相關的防治措施愈顯重要。目前的管理方式包括:一. 強化休耕田管理:政府對休耕種植綠肥農田給付之費用包括疫病蟲害管理費用,故農民應確實注意田間蟲害防治工作。另因同類作物其疫病蟲害相也相類似,因此如鄰田種植綠肥田菁,則應避免種植同屬豆科的豇豆、紅豆等作物;若鄰田種植綠肥油菜,則應避免種植同屬十字花科作物的甘藍、花椰菜等。
二. 建立蟲口預警體系:防檢局於雲嘉南冬季旱作區設立 259 個監測點,自水稻一期作休耕後 6 月起至 12 月間,每 10 天利用性費洛蒙進行蟲口密度監測,依據蟲口密度監測數值分析並通知農糧署,俾可限期要求危害程度高的休耕田農民儘速翻耕。目前已經累積 6,000 筆監測資料,並據以建立旱作蟲口密度估算技術及不同旱作蟲害經濟防治標準。
三. 建置蟲害防治模式:性費洛蒙除可利用於害蟲密度監測外,亦可用於誘殺害蟲,達到防治的效果。防檢局 96 年度於斜紋夜蛾高風險區域,辦理非農藥防治示範,即利用斜紋夜蛾性費洛蒙大量誘殺該夜蛾,每月更換性費洛蒙誘引劑,將其蟲口密度壓制在低點。另對於休耕期間之作物栽培區,一旦蟲口密度過高時,除利用性費洛蒙繼續防治外,必要時,輔以化學藥劑緊急防治。
面對整體耕作制度及農業環境的改變,疫病蟲害的管理策略亦須隨著調整。小面積作物農民可自行採取防治措施,而對於大面積栽培作物 (水稻、綠肥、能源及景觀作物等) 及廣食性的害蟲 (斜紋夜蛾及果實蠅等),因其發生非一時一地,且易蔓延全國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則須強化其疫病蟲害發生的監測預警及共同防治工作,以提高整體防治成效。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7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