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加強防治水稻瘤野螟及白葉枯病
刊登日:96/11/20
848
文/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瘤野螟成蟲喜食嫩葉,常在植株生長嫩綠繁茂之稻田中產卵,剛孵化的幼蟲啃食嫩葉葉肉,形成細白線食痕,水稻分蘗盛期即可發現被害葉片。由於其成蟲有趨嫩綠的習性,必須掌握適當防治時機,即田間瘤野螟成蛾發生期 7 天進行第 1 次施藥,或每叢稻株捲葉數平均達 3 葉以上開始施藥,施藥後 14 天再進行第 2 次施藥以確保防治效果。
白葉枯病為一種細菌性病害,病原細菌容易由傷口侵入危害,尤其是強風大雨過後,病原細菌可藉由強風所造成的葉面上傷口或水孔入侵,病斑常發生於葉緣,形成波浪狀黃色條紋病斑,以秈稻品種最容易受感染危害。
農友務必在田間稻株出現白葉枯病病徵初期掌握時機進行施藥。除藥劑防治外,農友應避免在清晨露水未乾前,行走在已發病的稻株間,以降低人為傳播病菌的風險;又低窪稻田浸水有利於細菌繁殖,大雨過後應立即排水,以減少發病機會。
防檢局特別籲請農友除了加強防治工作外,應注意避免偏施氮肥造成稻株生長過密濃綠,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農友可上防檢局農藥資訊服務網 (http://pesticide.baphiq.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7卷第21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3%
我喜歡:54%
很實用:17%
夠新奇:0%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4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9/11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9/11
good
小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9/11
好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9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