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栽培土壤肥培管理實例(上)

文/圖黃山內等
所謂設施栽培農業係指利用隧道或矮棚、網室及溫室等設施,提供遮陰、防止雨水沖刷及昆蟲侵入危害,達經濟生產目的之栽培方式。目前利用設施栽培之主要作物以洋香瓜、木瓜與盆花類作物列居前三位。常見之設施有隧道式膠布棚、溫室、網室等,其覆蓋資材可為透明之玻璃、塑膠布或塑膠網,耕作方式有養液栽培之砂耕、礫耕、水耕、袋耕、籃耕等。
一般而言,設施栽培時農民均以露天栽培同量肥料施用,由於缺少雨水的淋洗,即使有灌溉措施,也常因灌溉量不足以把可溶性鹽類淋洗到較深的土層。此外,設施中的溫度常高於設施外之溫度,因此蒸散發量較大,可溶性鹽類不但不往下淋洗,反而會隨著水分的蒸發由底土經由土壤的毛細管作用往上移動至表土,造成可溶性鹽類在表土累積。另外,因作物生長期縮短,同一塊田種植的期作數明顯增加,肥料之投入量相對提高,鹽分累積問題更加嚴重。

此外,有些農民會把設施內作物生長不良之現象歸因於肥料不足,而加入更多的肥料,因此使鹽分之累積更為嚴重。事實上鹽分累積時可能使作物出現某元素之缺乏症狀,但並不是因為土壤缺乏此元素,而是因為營養元素之間的不平衡造成的,例如常見銨肥太多,即使土壤中有足夠的鉀離子及鈣離子,仍可能出現缺鉀肥或缺鈣肥的現象,此現象稱為拮抗現象,此時再施入鉀肥或鈣肥只會使土壤鹽分累積的程度更形惡化。
解決可溶性鹽類過度累積一般採用:1. 浸水洗鹽:以大量灌溉水移走可溶性鹽類。2. 客土或深耕:可稀釋降低表層土壤鹽類離子之濃度。3. 換土:移走含高鹽類離子之表層土,加入由外處移來之乾淨土壤。4. 種植耐鹽分作物或綠肥作物:如玉米、田菁等吸收土壤中累積之鹽類離子,並可將植株耕犁掩埋,增加有機質且可釋養分供後作作物使用。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7卷第2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