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牛副結核病之現況與防治
刊登日:97/08/19
文圖/蕭世烜
 
防治策略之成功與否,大部份取決於業者是否通曉防治牛副結核病之基本前提,其中包括: (1)感染最常發生在6個月以內之犢牛,潛伏期長達2-5年。 (2)不顯性感染母牛導致產乳量下降與縮短生產年限。 (3)疾病傳播主要經由糞便-口傳染,或是經由感染母牛之初乳或乳汁而感 染。 (4)出生於已受感染母牛之犢牛,有較高的可能性感染副結核病。 (5)牛副結核病之管控必須以牛群為基準,而不是就單獨牛隻進行治療。(6)除非力行有效防治策略,否則於牛群中感染速率會隨時間增加而增加。(7)現已有診斷試驗方法,且有足夠疾病傳播方式的資料。 (8)防治牛副結核病需要時間,降低盛行率通常需要3-7年時間,完全清除感染需要7-15年,以減少臨床病例也需2-5年。 防治牛副結核病的第一步,必需藉重診斷檢測方法 (如 ELISA) 來估計感染盛行率。所有超過 2 歲齡以上牛隻皆應接受測試,第一次試驗結果將提供指標,以了解牛群中感染現況,做為日後決定是否進行淘汰或進行下一步檢測之依據。其中務必淘汰所有臨床病例及不顯性感染牛隻,若僅淘汰臨床病例但不做牛群檢測,將無法清除不顯性感染牛隻,牛副結核病將繼續蔓延。 此外,應儘量減少年青牛隻與成年牛隻之接觸機會,並避免糞便污染飼料和水,不要讓年青牛隻與成年牛隻共享飼料或水,不將成年牛之剩料餵飼年青牛隻,也要避免車輛和工作人員進入成年牛隻欄舍後,再進入青年動物欄舍。同時,應妥善設計與維護飼料與水源,以減少糞便污染的風險。成年牛至少每年需接受血清或糞便試驗,血清測試結果呈陽性者,應予糞檢加以確認。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8卷第15期
下一篇
武岫竹炭窯文化園區形塑竹炭文化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4%
我喜歡:27%
很實用:36%
夠新奇:6%
普普啦:6%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7
g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