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篦麻
刊登日:97/11/17
1,151
文圖/林育安
 
由於篦麻的種子上布滿著密密麻麻的細斑紋,且外形大小似牛的壁蝨,俗稱為牛蜱或牛螕。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食篦麻子後舌頭會有麻的感覺,而螕亦作蓖,因此就被稱為「篦麻」。篦麻在台灣平地的荒地上為常見的有毒植物。
工業科技未發達時,早期篦麻具有經濟價值而被大量栽培,由於篦麻種子內油分的含量很高,因此常被種植待其果實成熟後便收集萃取其油。由於篦麻油的穩定性高,不會因萃取時溫度的高低而改變篦麻油的理化性質。因此先人取篦麻種子以提煉篦麻油作為工業重油使用,或是作為飛機、機械等高級潤滑油的原料。
在日常生活方面,早期時代還未有瓦斯時篦麻粕也常被使用作用煮飯燒菜、燒熱水的燃料。篦麻粕除了含有高量的植物性蛋白質外,也含有氮、磷和鉀等肥料三要素,因此可以作為種植作物的肥料來源。至於其莖上的皮,經剝下曬乾、搓揉後其堅韌的植物纖維則可被製成繩索、紙張或是麻袋使用。
有毒部位為全株,尤其以種子的毒性最強,不管成熟與否的篦麻種子都含有篦麻毒素 (Ricin)、篦麻鹼、篦麻血凝素和過敏物質等,一般人會發生蓖麻中毒大多為生食,或是依據坊間所說的而使用不當而造成中毒。若發生誤食而中毒,須緊急送醫就治。
詳全文請見97年11月號《鄉間小路》
上一篇
我所認識的白棘
下一篇
漫遊南投山水,拜訪「菇菇」的家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3%
我喜歡:48%
很實用:27%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6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