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農田雜草之永續管理
刊登日:97/12/26
1,244
文圖/蔣永正
農地雜草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田面發生的所有雜草的合理控制,田區中已長出之雜草種類及分布量即所謂的雜草相,雜草相的組成實為選擇防除技術及訂定管理策略的首要依據。草相的變化與田區土壤內雜草種子庫 (soil seed bank) 的型態及大小密切有關。
要將所有的雜草完全清除是不可能,除了不合經濟效益,也會破壞生態的平衡,因此必須要確實了解雜草危害界限的意義。舉例來說;雖然發生在果園的雜草,會造成肥料損耗及妨礙管理工作等危害,但果園內生長之草生覆蓋植物即具有增加土壤抗侵蝕能力、涵養水分、改善土質,甚至改變病原與昆蟲對果樹之危害。
雜草管理的重要項目包括:一、雜草相的調查:實際種類及株數的記錄,可作為雜草相的預測。二、雜草造成作物的損害評估:從經濟面的危害潛力,及社會面的大眾忍受程度,建立初步的危害界限。三、選擇適當的處理方式及時間:主要是針對不同作物的栽培管理系統訂定。
任何雜草防除的措施,均會降低不同程度的危害,若針對特定種類雜草的完全根除,不僅困難度高且所需成本驚人。目前台灣農民大部分倚賴除草劑防治雜草,而忽略了如何配合其他非藥劑的防治技術,尤其是降低雜草種子入侵與散布的預防性措施。雜草合理化管理策略,應著重在以監測及危害界限為防治實施之依據,推動雜草非根除的觀念,及綜合運用各種防除技術較易達到永續經營的成效。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8卷第24期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3%
我喜歡:50%
很實用:13%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