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藥用植物多樣化開發與利用系列 (一) —紅花三葉草
刊登日:98/01/26
2,046
文圖/張隆仁‧郭肇凱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紅花三葉草,又名紅花苜蓿或紅花軸草,英文名:Red clover,學名:Trifolium pratense L.。為豆科 (Fabaceae 或 Leguminosae) 車軸草屬 (Trifolium) 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溫帶與熱帶地區高地,全世界約有 250 種,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及美洲溫帶地區。在西元前第四世紀即有栽培的紀錄,被供作家畜青飼料,有時作為綠肥作物。成株鮮少食用,芽菜可食用。美洲印地安人傳統民俗應用於治療皮膚病、肺部、神經與再生系統的疾病。草藥學家則應用於清血、祛痰及鎮靜劑等民俗療法用途。英國民俗草藥將紅花三葉草用於祛痰、治療感冒、利尿和抗發炎作用。
近年來藥理研究發現它主要含異黃酮類、黃酮類與揮發性油類等成分。研究並指出其具有類雌激素樣作用,以及抗骨質疏鬆、抗腫瘤、提高免疫力、抗氧化與維護心臟等機能性作用。因而紅花三葉草的異黃酮萃取物,在歐美國家的保健食品或營養保健食品市場上,成為改善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狀及骨質疏鬆等症狀之另一產品選項。我國中醫理論則認為紅花三葉草具清熱止咳,散結消腫的功能。紅花三葉草最早引進台灣地區栽培主要是作為山地果園的固氮及綠肥使用,現今在清境、梨山等中高海拔區域都可見到紅花三葉草的蹤跡,當地亦可見到白花三葉草,學名為:Trifolium repense L.。
農藝性狀
紅花三葉草株高平均約40至60公分,分枝數平均20枝,株寬平均約30至60公分。全株密生軟毛。頭狀花序腋生,花冠為淡粉紫紅色,花期為4~5月,莢果倒卵形,宿存於花萼筒內,每莢內有1粒腎形種子,果熟期為6~7月(圖一)。紅花三葉草的葉為具有柄之三出複葉,葉呈倒卵形或卵形,先端橢圓或漸尖,葉表面膜質具新月形淺色斑紋,葉緣及葉背有白色短絨毛(圖二)。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9卷第2期
上一篇
地理標示運用在茶葉行銷之探討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46%
我喜歡:43%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