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可鮮食、可織布的苧麻
刊登日:98/04/28
6,593
文/張隆仁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苧麻,為蕁麻科 (Urticaceae),苧麻屬,染色體數 2n = 28、(42),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學名為 Boehmeria nivea (L.) Gaud,英名為 Ramie、China grass、Ramie grass。別名:白葉苧麻、真麻、線麻等。原產於中國大陸南方,周、秦時代已取其纖維織布製衣,故英名中國草。台灣原住民栽植苧麻之歷史亦早,多種植於住宅附近自收自織。我國台灣種植苧麻在 1961 年曾達 1,135 公噸,迄 1974 年則剩 48 公頃,產量僅 39 公噸。目前苧麻在台灣鮮有經濟栽培,各地均為零星種植作為食用或織布用。中草藥將其根莖入藥,稱為苧麻根。苧麻主要含有黃酮類、有機酸類、類胡蘿蔔素、固醇類成分。藥理研究指出,苧麻具有抗炎、抗菌、止血、安胎、保肝、抗病毒等作用。
一. 農藝性狀
(一) 莖:苧麻為蕁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由根株、吸枝或地下莖及根三部合成,其地上即莖,莖株叢生,高 2 公尺左右,有高達 3 公尺者,下部莖直徑 0.3 - 0.4 公分,向上漸細,成熟之莖葉比約為 68:32。分枝數變異範圍介於 1 - 20 枝,平均 10 枝。色澤有淡綠、綠及褐色。苧麻之莖,在溫帶 1 年可收 2 次,亞熱帶及熱帶可收 3 - 4 次。
(二) 葉:葉互生莖上,每隔 1.5 - 4.5 公分著生 1 葉,附托葉,莖的幼嫩部分具 10 - 20 餘葉,其餘老莖部位的葉片隨時枯落,葉色有淡綠、濃綠及綠,葉背銀白色,密生白色茸毛,惟綠葉種無茸毛。葉形有心臟形、長心臟形及扁心臟形,葉緣有锯齒。葉之大小,長約 20 公分,寬約 17 公分,葉柄長 7 - 17 公分。
(三) 根:由根株向上生者為莖,向下生者為根,分粗根與細根 2 種,與地下莖不同,主在無節,表面光滑,脆弱多汁。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9卷第8期
上一篇
仙人掌科果樹及其利用(上)
下一篇
休閒化牧草地生產管理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1%
我喜歡:59%
很實用:7%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