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社區營造起步,推展有機農法;追求台灣生態島的理想—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
刊登日:98/09/14
539
採訪.攝影/徐清銘
田邊溝渠中,茂盛的水蘊草隨著水流搖曳,過山蝦、牛屎鯽、大肚魚、泥鰍、鱔魚在水草間悠然穿梭;挺立水中的萍蓬草叢裡,蜻蜓、豆娘時而點水、時而飛舞;卵石縫隙之間,隱匿吸附的大小田螺密如繁星;夜鹭低頭巡行,開懷享受海陸大餐;蓊鬱稻田隱密深處,白腹秧雞正悄悄孵蛋,小小一方天地,數得出的生物不下20種,盎然生機的情景,彷彿回到早年的農村。
客家族裔.拓墾成村
這是苗栗縣火炎山下稻鴨庄農場的夏日即景,令人難以想像的是,不過幾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死寂,「火炎山苑裡沖積扇平原生態人文發展協會」啟動社區總體營造、推展有機自然農法,如今田間「看得見生命、看得見生態」,而農民整體收益不但不減少,反而遠勝於以往的慣行農法,該協會的努力,證明農業生產與生態維護不必然相悖,可以共存、更可共榮。
淵源流長的大安溪,從大霸尖山發源、一路奔流,來到火炎山腳下,水勢已緩,穿過重山峻嶺沖刷而下的砂石,順勢攤平歇息,年復一年,營造出一片廣袤的沖積扇平原。
火炎山沖積扇最早為道卡斯平埔族的游獵生活領域,早年每逢雨季,大安溪水高漲、必氾濫成災;枯水期則一片乾涸,放眼盡是亂石蔓草,拓墾不易,因此開發甚晚,日治時期,仍多人煙稀少的造林地,後經先民搬運河石築堤,胼手胝足墾荒,並闢建水圳引水灌溉,方成一畝畝良田,農村聚落逐漸成形,目前火炎山社區居民約5000人,多為早年自三義、銅鑼、后里等地翻山涉溪前來拓墾的客家族裔。
詳全文請見98年9 月號《鄉間小路》月刊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26%
我喜歡:53%
很實用:11%
夠新奇:6%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5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3
good
jack(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98/11/23
GOOD
陳*文(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8/10/14
可看見兒時情景
美麗夜(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8/09/23
尊重我們生活的環境
cand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98/09/21
不錯的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