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報導
二期稻作水稻疫病蟲害監測與防治
刊登日:98/09/08
2,011
文/陳泰元、王堂凱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一. 前言
水稻栽培期間發生之疫病蟲害種類甚多,台灣目前已記載之水稻病害共 75 種,蟲害約計 140 餘種,其中一期稻作以稻熱病為主要病害,二期稻作則以白葉枯病 (圖 1)、褐飛蝨 (圖 2) 及瘤野螟 (圖 3) 等疫病蟲害造成之經濟損失較為嚴重。為有效掌握水稻病蟲害發生狀況,並把握時機進行防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以下簡稱防檢局) 自 90 年起委請全國各試驗改良場所及縣政府人員,建立水稻病蟲害監測、預測及通報系統,期望在病蟲害尚未大發生前,即將田間疫情資訊傳送農友參考應用,以爭取防治管理時間。另參照各地區歷年疫病蟲害發生情形及良質米生產專業區分布,聯合地方政府成立計畫,推動稻種消毒及重要水稻疫病蟲害的共同防治,以期有效減少農藥施用次數,並促進整體水稻生產安全。
二. 疫情監測
水稻疫病蟲害自 90 年起開始監測,由各改良場於轄區內設置 5 - 15 個監測點進行區域性主動監測,監測對象包括稻熱病、白葉枯病、水稻水象鼻蟲、水稻二化螟及負泥蟲。90 年執行至今,在二化螟監測部分,分別於桃園新屋、彰化大村、雲林斗六及嘉義新港進行監測,歷年資料顯示 5 - 7 月為成蟲密度高峰,另 92 年及 93 年 10 至 12 月亦在桃園新屋及彰化大村發現害蟲密度增加,推測為該年 10 月雨量較少所致;褐飛蝨部分則在桃園、彰化、台南、高雄、屏東、花蓮、台東等地共設置 10 個監測點,監測結果以 10 - 11 月密度最高,平均每個監測點之誘蟲燈可誘集 200 隻以上之害蟲;另亦於桃園、苗栗、嘉義、屏東、花蓮等地設置 10 個監測點監測瘤野螟密度,結果則以 10 - 11 月為高峰,其中桃園新屋在 96 年 10 - 11 月平均每個誘集燈可誘集 100 隻以上之害蟲,而彰化大村在 97 年 9 - 10 月平均每個誘蟲燈可誘集到 200 隻以上之害蟲,均超過經濟危害基準,90 年至今各區改良場及防檢局針對前揭害蟲共發布警報 142 則,提醒農民進行防治,並每年辦理 50 場次以上的講習會,宣導正確防治方式,共同防治面積亦累積達 40 萬公頃以上。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59卷第17 期
上一篇
楊桃台農 4 號─金龍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38%
我喜歡:44%
很實用:16%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1 則留言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仙仔(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3/02/13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