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玉-卿須憐我我憐卿
文圖 / 邱志郁
山野珍愛──玉壺冰心
懊暑生煙的大熱天,路邊大榕樹蔭底下,殷勤的小姑娘正忙碌招呼。
此起彼落的吆喝聲中,小姑娘飛快穿梭地為客人遞上一碗碗的愛玉涼水。
晶瑩透亮的愛玉凍,泛映著粉嫩桃腮上水亮的明眸。甜美的笑顏飄送,無論是高傲的耍酷少爺,或是江湖的火爆浪子,再猛烈的火山氣燄也會為之平歇銷融。
小姑娘名字就叫作愛玉,正如調製的涼飲,冰清玉潔,令人流連。有口皆碑的美味,輝映著柔美的名字和窈窕身影,遠近馳名…。
泛黃的古典場景,並非憑空杜撰,在連橫所著《台灣通史》的農業志便有所記載。
小姑娘賣愛玉凍,進而演變成為植物名稱的傳奇故事源頭,可算是一連串的偶然巧合。
愛玉姑娘的父親是商人,某日在山區小徑旁休息時,發覺山徑邊的泉水凝結成凍,掏起試飲,感覺甘甜可口。好奇仔細察看,懷疑是近旁掉落的植物(愛玉)果實滲泌的汁液所造成。取果實搓揉,的確可結成同樣的果凍。試著將產品讓乖巧的女兒挑去販賣,極為暢銷。在那缺乏媒體強力放送的年代,愛玉的名稱,僅透過口耳相傳,竟能被普羅大眾所接受。其中的緣故,或許也正是難得的機緣,那一份名符其實、足堪愛憐的玉潔冰心。
台灣瑰寶──身家圖譜
愛玉(Ficus pumila L. var. awkeotsang (Makino) Corner)是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多年生的常綠蔓性植物,具備氣根,可輕易纏繞在岩石或樹幹上。野生愛玉,主要是生長在海拔
昔日,嘉義縣梅山和阿里山一帶,是愛玉的重要產地,但目前在農政機構欠缺補助等因素下,已紛紛改種茶樹。現今台灣栽植愛玉的產地,僅剩嘉義中埔、高雄甲仙、南投水里等中低海拔山區,留存小規模零星栽培經營。
愛玉的孿生姊姊──薜荔(Ficus pumila L.)較為都市人所熟悉。薜荔善於攀爬的特性,經常作為於牆面綠化的攀藤植物。
詳全文請見98年11 月號《鄉間小路》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