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地方‧視農民如親;多元行銷‧產業再創新—新竹縣峨眉鄉農會總幹事郭素玉
採訪.攝影/王櫻
即便不是本地人,即使是不同族群,在地深耕 32 年的郭素玉,從一句客家話也不會講,被分發至新竹縣峨眉鄉農會服務;到獲得農民肯定,成為農會總幹事,語言早已不是距離,族群的隔閡也消弭於無形。交融,時間長短不是關鍵,願意「付出」,才是她開啟農民心門的鑰匙。
學習客語 融入在地
郭素玉的老家在嘉義,但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在台中縣長大。民國 67 年參加省農林廳招考,分發至峨眉鄉農會擔任家政指導員,自此落地生根,至今已走過32個年頭。
非峨眉鄉本地人,也非當地的多數族群客家人,郭素玉為了融入在地、與農民對話,每天努力學習客家話。「入境隨俗吧!這裡大部分都是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就無法與農民溝通。」郭素玉說,剛開始真的很痛苦,不僅不會講,連聽都聽不懂,既是啞吧也是聾子,不過在天天接觸以及同事時時指導下,3、4 個月以後,已能聽懂一些簡單對話,1 年左右,便能大致應對了。
「雖說是家政指導員,但由於農會規模較小,通常是哪裡忙就哪裡去。」郭素玉在 78 年通過升等考,擔任供銷部主任,但仍兼辦推廣業務,事實上,無論郭素玉往後歷經農會任何股部,如會務股、信用部,都與推廣股脫離不了干係,也因此與農民建立深厚的情誼,其中又以推廣股長任職最久。在職期間,她總是為農民設想、熱心服務的態度,獲得農民肯定,「幫過他們的,農民都記得!」郭素玉說,「惜情」的農民成為她參與遴聘總幹事最堅強的後盾。
「再過幾年就退休了,孩子也大了;峨眉鄉農會總幹事一職從來不曾有過競選的局面…。」事實上,要不要參選?郭素玉曾經掙扎,「我們因此開過家庭會議,除了兄弟姊妹支持外,小孩也持贊成的態度。」因為家庭的精神支持,無後顧之憂以及農民的力挺,有情為伴,今年 55 歲的郭素玉,決定抓住機會,於去年順利被遴聘為總幹事。
詳全文請參考豐年半月刊60 卷第3 期